【教育要聞】浸大研免費平台 輔助學生自學英詩

2021-04-13 00:00

(星島日報報道)現時中小學課程教授英文詩歌,大多淺嘗輒止,但學英詩除可提升記憶力和朗誦技巧,更可從中窺探英文修辭和韻律之美,潛移默化學生語言文化底蘊。浸會大學教育學系學者與教育科技公司合作,製作輔助學習英詩的學習平台,輯錄逾七十首經典至現代英詩,設講解、分辨語調和跟讀等功能讓學生自學。平台已於三月正式推出,免費開放予公眾使用。

「在香港推廣英文詩歌,最大難題可以說是資源太少,又或者說沒有系統的資源太多,學生不知道怎樣挑選合適的英詩,教師也沒有時間篩選。」對英詩情有獨鍾的浸會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陳恒,一向認為英詩語言優美、富有創造力,詩句描述往往運用很多比喻,學生可從中認識英文魅力,增加對英文的興趣。一九年他獲創科生活基金批出約二百七十萬元,研發一個讓學生自學英詩朗誦的訓練平台,經逾年籌備,今年三月正式推出,免費開放登記使用。

應用程式名為「The Blue Sparrow」,輯錄約七十首經典、十九世紀、現代及香港本地作者創作的英詩,並歸類為初、中、高階三個難度。陳恒表示,團隊從兩千多首英詩當中,根據主題、背景、難度等篩出入選作品,大部分由他運用淺白易明的詞彙,為學生重新撰寫詮釋;每首作品亦邀請浸大語文中心的教師,錄製講解和示範朗誦影片,有本地作品甚至邀請作者親自上陣介紹。

為讓港生更好地理解英詩內容,平台上還有由教育學系學生錄製的廣東話簡介,而每首作品亦附有詞彙解釋、朗誦語調示範等。陳恒形容平台結合字典解釋和讀詩功能,相信有助學生增加對英詩的興趣,從而對寫作亦有幫助。「港生寫記敍文大多使用同樣的句式,平日少接觸其他體裁的作品,但英詩就有很多具有創意的語句。」他特意以英國詩人王爾德(Oscar Wilde)作品《Symphony in Yellow》為例,講解詩人如何用顏色描述倫敦的街景,「學生平時在課本或作文,都不會接觸這種寫法。」

有份參與項目的浸大語文中心主任李贏西亦坦言,英詩在本地主流課程較少提及,以致普及程度不高,「但英詩的語言很美,像音樂劇般有韻律感、有節奏的,學生邊聽能邊記住,對語言學習和文化修養都有幫助。」她又指,項目在創科生活基金資助期完結後,亦會繼續以向不同機構包括大學尋求支持的形式,持續營運下去。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