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首次公開招股結算程序現代化之建議

2021-04-05 00:00

香港作為全球領先的股份集資中心之一,必須與時並進,不斷創新及完善市場基建。惟本港市場的新股發行前的流程安排逾二十年未有重大改變,從新股定價後,新股配發、結算到股份正式開始在交易所買賣,前後平均需要五個營業日,即「T+5」,較其他國際主要集資中心的「T+1」時間為長。

再者,香港現時公開招股平均結算需要九個曆日,在等待結算期間,若涉及雙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發行人股份在另一證券交易所正進行交易,市場風險的影響更為顯著。

為提升香港集資市場的競爭力,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專資會)支持港交所將香港公開招股結算程序現代化,採用全新的解決方案FINI,加快公開招股結算周期,讓上市新股可盡快進行交易,降低市場風險。

有關FINI對公開發售認購人身分的規定,建議港交所進一步完善個人身分證號碼認證方法,從現時最多九位元數字的認證碼,增至十八位元數字,以防止認購人重複認購新股。

SWIFT暫時尚為銀行及境外機構投資者進行貨銀交割清算的主要途徑,但當FINI將DvP指令傳送至SWIFT並變換為相關電文時,部分資訊內文或未能完全轉換至新電文。隨着香港穩步增加新股認購業務與境外市場的互聯互通,如最近A+H+D 模式會涉及SWIFT 連接至內地CIPS、香港RTGS、歐盟TARGET2 T2S 金融市場基建系統,建議當局與SWIFT gpi溝通,以確保與境外市場及清算機構系統達致直通式處理。

有關散戶經紀按客戶指令更改或撤銷認購的程序方面,目前認購新股時間相對較長,客戶或因市場出現波動或認購未如預期時,對其散戶經紀作出更改或撤銷認購的指示(俗稱「抽飛」)。鑑於這類情況較為常見,建議港交所就相關程序作出進一步詮釋,以便散戶經紀理解並向客戶清晰解說,盡量避免「抽飛」可能出現的操作風險。

專資會亦建議港交所就香港現時之公開招股程式,與內地及其他主要離岸金融市場作出競爭力比較,例如紐約證交所現時採用之由指定做市商(Designated Market Maker; DMM)與市場參與者透過競購(auction)模式定價,相對於香港現時採用根據《上市規則》附錄6《股本證券的配售指引》之定價和配股引導的競爭力及定價透明度進行研究。港交所亦應逐步明確處理跨境同時上市的操作細則,及經私有化後再次透過協定安排方式重新跨境同時上市,如二○二○年十二月海爾電器經上述模式以新股海爾智家重新跨境並同時上市的情況,是否會經FINI平台進行披露或操作等技術性細節。

FINI的設立減低招股活動的市場風險,令交易定價更及時準確,並減低公開招股對港元流動資金的影響,相信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領先集資中心地位。專資會期望港交所研究增加公開招股定價價格發現的透明度,以及研究跨境同時上市的處理辦法,進一步優化香港公開招股結算程序。

李鏡波(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上屆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