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五百公頃濕地緩衝區可建住宅

2021-03-25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土地供應緊張,社會有聲音建議發展新界濕地緩衝區,發展局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查詢時指,濕地緩衝區內超過四成(即約五百一十三公頃土地)被劃作可作住宅發展土地用途,地積比率限制主要為零點二至零點四之間,政府會在平衡保育與增加房屋土地供應的前提下,檢討有關濕地緩衝區的規劃指引,目標是在今年內提出建議。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指,政府早年在后海灣濕地保育區邊緣劃出一段約五百米闊、覆蓋約一千公頃的地帶,並指定為濕地緩衝區,但有評論指出,隨著淡水魚養殖業近年式微,緩衝區內不少魚塘現已荒廢,促政府重新規劃緩衝區,釋放土地的發展潛力。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后海灣地區的相連魚塘劃為「濕地保育區」,規定除了為保存這個地區的生態價值而必須進行的發展外,現有魚塘全部都須予保育。此外,沿「濕地保育區」朝陸地方向的邊緣劃出約五百米闊的地帶,指定為「濕地緩衝區」,意向是保護「濕地保育區」內的濕地的生態完整,以確保「濕地保育區」不會受附近發展的干擾。

發展局指,就「濕地緩衝區」,指其本質是為了緩衝發展對「濕地保育區」內濕地的負面干擾,但並非禁止發展,事實上「濕地緩衝區」內超過四成(即約五百一十三公頃土地),在分區計畫大綱圖上劃作可作住宅發展的土地用途地帶。在「濕地緩衝區」進行的新發展/重建計畫,必須提交生態影響評估報告,以證明有關發展不會對「濕地保育區」造成環境干擾。

發展局稱,根據相關分區計畫大綱圖,現時在「濕地緩衝區」的地積比率限制主要為零點二至零點四倍之間,但現有規劃機制提供了渠道,讓申請人向城規會申請放寬有關區內住宅發展地帶的地積比率限制,城規會亦按個別規劃申請的情況作出考慮。事實上,部分涉及現有發展的地帶,以及已獲批規劃許可的發展的地積比率達一點五至三倍之間。基於不斷改變的規劃情況及社會需要,政府會在平衡保育與增加房屋土地供應的前提下,檢討有關「濕地緩衝區」的規劃指引。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