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巨輪卡蘇彝士 癱瘓河道大塞船

2021-03-25 00:00

在蘇彝士運河上擱淺的長榮旗下貨櫃輪「長賜號」。
在蘇彝士運河上擱淺的長榮旗下貨櫃輪「長賜號」。

(星島日報報道)台灣長榮海運的一艘巨型貨櫃輪「長賜輪」疑遭強風吹襲,在狹窄的蘇彝士運河擱淺,致雙向航道被堵,所有船隻無法通行,癱瘓這條全球數一數二繁忙貿易路線的海上交通,至少一百艘船滯留。當局試圖讓船重新浮起,但截至香港時間昨日深夜,「長賜輪」仍卡在河道中。

長榮海運旗下長賜輪(Ever Given)於埃及周二日上午八時左右,從紅海北向進入蘇彝士運河(Suez Canal)時,在河口南端六海里處,疑似受瞬間強風吹襲,造成船身偏離航道,意外擱淺,船首卡在一側的河岸上,船尾也幾乎觸及另一側的河岸。長賜輪長度約四百米(比巴黎鐵塔還長)、寬五十九米,是現役最大貨櫃輪之一。事件發生後,長賜輪幾乎橫向堵住運河,至少一百艘船無法往返紅海與地中海。

巴拿馬註冊的長賜輪從中國內地出發,目的地是荷蘭港口城市鹿特丹,卻在前往地中海途中卡在運河的北向河道。倫敦一位經紀商說:「數艘拖船正試圖把該船重新浮起來,但不會那麼容易。」船舶經紀商Banchero Costa的研究主管勒希辛斯基說,「拖船正在事發地點救援,希望貨櫃輪盡快脫淺,但可能會持續數天的時間」。

班輪研究服務公司顧問陳河毓表示,船運若轉而繞道南非好望角,將延遲一周。新冠疫情擾亂國際航運市場,造成全球貨櫃船供給短缺。數據顯示,全球貨櫃船運能量有三成通過蘇彝士運河,任何延遲都會導致短缺情況惡化。據蘇彝士運河管理局資料,二〇二〇年有近一萬九千艘船(淨噸位總計十一億七千萬噸)通過運河,平均每天五十一點五艘。約百分之十二全球貿易量得靠蘇彝士運河連結歐洲和亞洲。它更是埃及主要外匯來源。

丹麥海洋情報諮詢公司行政總裁顏森表示:「歐洲港口未來數周碼頭擁塞風險將因此增加。」他說:「運河重開時,延遲的貨物會跟後來出貨但是正常運送的貨物一起送達。」事件也對石油和天然氣貿易造成影響,衝擊程度端視長賜輪需要多久才能夠脫淺而定。航運情報公司Kpler稱,截至周三有五艘裝載液化天然氣的油輪因擱淺事件而無法通過運河,其中三艘準備前往亞洲、兩艘準備前往歐洲,若「塞船」情況持續到周末,將有十五艘裝液化天然氣的油輪通行會受到影響。

日媒報道,長賜輪由位於日本愛媛縣的正榮汽船公司擁有,台灣的公司負責營運。船於二〇一八年在日本建造,排水量約二十二萬噸。長榮表示,全力協調相關單位排除事故,設法利用潮差助這艘擱淺的租船脫困,以恢復正常航行。有四十多年船長經驗的台灣運安會調查官李繼康表示,如果能透過漲潮時的高水位讓擱淺的船脫困最理想,但蘇彝士運河的潮差不大,他研判,即使漲潮,船也難脫困,可能得先將船裏的壓艙水或貨卸載,再透過超大馬力的拖船將擱淺的船拖離。

李繼康說,長賜輪是相當大型的貨櫃輪,加上載滿貨櫃,很容易產生舵效變差而失去掌控;不過,要通過蘇彝士運河的船隻,都有運河管理局派遣的引水人在船上指引,為何還會擱淺有待調查。蘇彝土運河跨越埃及蘇彝士地峽,總長約一百九十三公里,沿途包含三處天然湖泊。它連接地中海和紅海,是歐洲與亞洲間最短的水路。

星圖像顯示貨櫃輪卡在河道上。
星圖像顯示貨櫃輪卡在河道上。
長賜號船首卡在運河一側的堤岸。
長賜號船首卡在運河一側的堤岸。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