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摸底 新起點「探路」

2021-03-18 00:00

(星島日報報道)自美國拜登總統執政後,於去年陷入全領域緊張狀態的中美關係,呈現止跌之勢。本周的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即是例證。吉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孫興傑對筆者表示,美國新政府較快啟動高層次接觸,顯示其對華政策有所調整。阿拉斯加會談將是中美關係的一個新開始,是對雙邊外交氣氛的較大改變。

不過,孫興傑亦指出,今次會談是一次相互試探。他認為,中美雙方對於會談的定位存在不同的期待,關注的具體議題也有差別。但重要的並非是通過一次會談達成具體、實質性成果,而是借此機會相互接觸、摸底,探索是否存在將短期內不能解決的議題予以擱置的可能性。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左希迎對筆者表示,在當下中美關係語境中,有三個具體議題將觸發雙邊交鋒與討論:一是人權問題,尤其圍繞涉港涉疆,雙方將進行激烈交鋒;二是中美經貿與高科技問題;三是合作抗疫,特別是關乎疫苗的分配和認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美阿拉斯加會談之前,美日印澳舉行「四邊機制」首次會晤,且美國國務卿與防長共同出訪日韓。左希迎指出,這符合拜登一貫的方式,即更注重規則、盟友、價值觀。「美國像在表演,展示應對中國前先與盟友協商,試圖佔據有利位置。」

孫興傑表示,中國需要主動塑造中美關係,以利於自身。他將國家分成兩類:國際體系內國家、體系性國家。他認為中國清楚將自身定位為前者,而美國則是後者。雖然中國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不斷上升,但立足於國際經濟體系之中,反對與美國「脫鈎」。

左希迎指出,中國勢將採取多種靈活策略應對美國,既與美國談判,亦堅持自身原則。日前落幕的全國兩會上,中國通過外長記者會等方式,釋出了對於中美關係的穩定策略:一方面,涉及中國國家底線及核心利益的絕不讓步,尤其是台灣問題;另一方面,願與美國在公平公正基礎上良性競爭,探尋可合作空間。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多重衝擊的背景下,中美兩國的貿易規模仍然達到四點一萬億元人民幣,增長百分之八點八。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