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在長沙灣」回收28噸塑膠勝預期

2021-03-14 00:00

(星島日報報道)環境局早前公布「資源循環藍圖2035」,目標回收率再提升至五成半。去年十二月底在長沙灣開設的「綠在長沙灣」,地點便利,至今已收集及處理塑膠總重量逾二十八噸,每月平均九點四二噸,較環保署合約中要求的每月不少於七噸高出三成五。回收中心亦設「綠綠賞」儲分計畫,以一公斤約五十個膠樽計算,每公斤膠樽可獲取八十積分,換算為回收六百二十五個膠樽即可憑一千分換取一袋一公斤香米。負責營運的環團「綠領行動」表示,市民反應踴躍,以米和油最受歡迎。

為加大回收網絡,當局除了在各區設立「綠在區區」,亦會資助非牟利機構在全港設立二十二個「回收便利點」,其中屬於「回收便利點」的「綠在長沙灣」去年十二月十五日開業,回收種類較多,除了「膠樽」還會回收「其他塑膠」,還有廢紙、金屬、玻璃樽、四電一腦、小型電器等,回收物會經過分類及暫存,再運送至環保局認可的下游回收商作後續處理。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表示,開業至今共回收逾六十五噸回收物,塑膠佔四成三,其中膠樽有逾十二噸,其他塑膠都有十五噸,其次為廢紙佔兩成七,有逾十七噸,金屬和玻璃樽有逾三噸和六噸。除了膠樽,其他回收物累計逾三十七噸,每月平均十二點四噸,比環保署每月規定不少於一噸的目標,多約十一倍,形容回收成果喜出望外。

回收物經分類及暫存,再運送至環保署認可的回收商後續處理。職員會為市民磅重回收物,以電腦紀錄重量及為「綠綠賞」儲值。市民回收可儲積分兌換日用品,最多是一公斤膠樽可賺取八十分,變相鼓勵回收市場價值較低的膠樽;其次一公斤玻璃樽有二十分,而廢紙、金屬、其他塑膠等,每公斤只有十分。

「綠在長沙灣」同時加入綠色元素,安裝了一塊三百七十瓦特的太陽能板,若陽光充足,一天平均可產生二百至三百瓦特電力,足夠四個USB充電六至八小時,另有五百二十盆具淨化空氣功能的黃金葛組成綠牆。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