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套第三代「入樽機」料下月啟用

2021-03-08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逾一年,市民使用塑膠的情況有增無減。環保協進會總幹事邱榮光表示,香港每日棄置約六百萬個膠樽,惟少於百分之十一用作回收,透露港府已購置二十五套第三代「入樽機」,可加強全面回收,以及追蹤回收資源的能力,預計一個月後在大埔的回收便利店使用;他又建議在港推行「循環經濟」,達到轉廢為能的效果。

環保協進會總幹事邱榮光指,香港每日棄置約六百萬個膠樽,惟少於百分之十一用作回收,其餘均是送到堆填區,而膠樽經交通工具送至堆填區時,亦會產生碳排放,故港府在○九年引入了俗稱「入樽機」的可回收飲料容器,通過機內的壓縮功能,減少收集到容器的體積,從而提高裝置的處理和儲存量,而且市民使用入樽機時,亦能換取電子支付及兌換購物現金券,鼓勵市民參與回收。

為進一步加強全面回收,以及追蹤回收資源的能力,他透露港府已購置二十五套第三代「入樽機」,幫助回收廢紙、金屬、廚餘及塑膠,並指相關機器已開始安裝,預料一個月後在大埔的回收便利店使用。

邱榮光續指,「循環經濟」在不少地方已成為趨勢,例如有國家透過機器把屬於一號塑膠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塑膠飲料容器切成碎片,並將其變成領帶、衫、膠樽及波鞋等有用產品,透露香港已有兩家公司引入相關技術及機器。他又說,有地區亦有利用「熱解」技術,轉廢為能,包括把車胎變成燃油,或把木材轉成具價值的活性碳,過程中亦會產生能源,認為整個措施絕對能自我營運,而興建相關措施只需一千萬至二千萬,用地面積約兩萬呎,相信香港具備足夠條件。至於疫情下市民使用口罩量大增,邱榮光認為回收口罩存在困難,畢竟用過的口罩涉及細菌及衛生問題,而且口罩有數層物料,要分開處理存有難度,故焚化處理最為合適。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