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筆論政】消費券須實際

2021-03-03 00:00

疫情陰霾下,財政司司長上周公布了一份「減糖」《預算案》,宣布動用六百四十五億用於紓困,較上年度的一千一百億元大減四成。面對財赤高企,司長仍推出多項不同方案藉以開源、有助社會刺激消費及支援中小企等措施,做法亦是正面,而派發電子消費券,本意有助帶動本地消費及推動電子支付,但計畫之成敗似乎還是要視乎實施細節是否得到市民支持及是否真正可濟民利民。

按計畫,電子消費券將透過儲值支付平台,連續五個月派發,每月一千元,不可累積。正如筆者在立法會指出,這個安排似乎過於僵化,諸如學生更換電腦以至家庭添置電器等便似不夠靈活或實際,特區政府可參考其他地方派發的消費券方式,大可容許累積,並分一次或兩次發放,訂明使用期限,以增加市民可使用的彈性及靈活,以盡其利,以顯其益。

除了派發方式有待改善,消費券的使用範圍限制宜寬不宜緊,目前,不少小商戶基於抽成原因,未有安裝電子支付裝置,容易令派發電子消費券變相成為支持大型連鎖商鋪的助強政策。為此,當局應積極尋求減低電子支付裝置的手續費,務求達致更多小商戶可以安裝使用,同時要擴闊消費券的使用範圍,包括求診、觀賞文娛表演,以至上補習班等等。

陳茂波司長前日表示這個計畫仍有調整空間,筆者期望特區政府從善如流,在不偏離政策目標的大前提下兼顧市民需要。

近日另一焦點是疫苗接種計畫。隨着首批國產疫苗供港,市民登記反應踴躍,一針難求,但相關問題亦陸續浮現,當局必須要盡快理順,以免打擊市民接種疫苗的積極性。

其一是預約系統運作緩慢。當局先後兩次推出網上預約名額,都因為技術原因而在早段時間出現「大塞車」,市民普遍要等候超過一個多小時才能進入預約頁面;部分人花費大量時間填寫預約資料後,系統卻顯示預約失敗,日後需要要重新預約;甚至出現「中空寶」的情況;其二是全港有超過八百間私家診所預約打針,但不少醫生表示訂不到足夠的疫苗,有診所接到數百個預約,但每次預訂只獲發八十劑疫苗;其三是對於不熟悉網上預約的長者,被逼要到郵局排隊「撲針」,以至凌晨四時已開始有人在郵局外排隊輪候,情況殊不理想。

特區政府不斷勸告市民,疫苗早打好過遲打,但現實運作上仍然有大量改善空間。為此,筆者促請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加強協調,盡快增加向香港供應足夠的國產新冠疫苗;亦要即時動用資源,增加預約系統容量和穩定性;提供更多途徑協助有需要的市民,特別是長者登記;進一步完善及加快疫苗預約和注射流程;同時要調動更多私家醫生,共同為市民提供接種服務,加快達至「群體免疫」的速度,早日戰勝疫情。

李慧琼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