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關閉體育設施不宜「一刀切」

2021-01-27 00:00

全球抗疫接近一年,世界衞生組織及各地不少公共衞生專家警告,疫情大流行導致缺乏體能活動而嚴重損害身心健康,但香港政府卻「一刀切」長時間關閉所有運動設施,進一步危及市民身心健康。國際運動醫學組織把不同運動項目的傳染風險進行評估,一些低風險項目的場地,只要做足防疫措施是可以開放的,希望港府成立運動醫學專家顧問小組,配合防疫工作的同時能夠推廣普及運動,在社區中發放正能量。

目前全球每年超過五百萬的人口因缺乏足夠運動而死亡,世衞早已把體能活動不足及肥胖列為大流行病。專家預計受疫情影響下,未來全球將會有更多人死於慢性疾病,嚴重加劇全球各地的醫療開支。

世衞專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市民被困在家抗疫的同時,亦需要尋找合適環境進行健康運動。成年人每天應進行最少三十分鐘運動,青少年需要六十分鐘,相反久坐不動使身體變得孱弱,不利健康。本港衞生署已把減低非傳染病納入促進市民健康的策略框架內,推廣恒常運動對維持健康的重要,並承諾在二〇二五年或之前,把本港青少年和成年人運動不足的普遍率降低百分之十。可是,政府自去年底「一刀切」長時間關閉所有運動設施,更不利市民的身心健康。

本港居住環境已較外國狹小,近來很多市民出現抗疫身心疲勞,缺乏健康運動促使體質下降,肌肉流失損害新陳代謝,增加早死風險,青少年缺乏體育鍛煉影響發育,導致肥胖及意志薄弱。疫情下,國際運動醫學組織把不同運動項目的傳染風險進行評估,一些低風險的運動項目,只要場地做好防疫措拖是可以開放的,讓市民能夠維持強健的體魄。舉例說,網球及羽毛球等個人項目只容許單打,隊際球類活動不許進行比賽,只准個人技術及體能練習,減低互相接觸機會,而且須要佩戴口罩等。

筆者也理解政府一視同仁的立場,如果給予某些運動項目特權,擔心被指不公平。過往政府制定不同政策前,都會跟持份者接觸及邀請專家顧問收集意見。同樣地,如果政府願意為市民身心健康着想,也可以先聽取運動醫學專家的意見,而非「一刀切」關閉所有體育設施。目前本港運動醫學發展成熟,過往舉辦不少運動醫學的國際會議,而且本地大學亦提供運動醫學碩士及博士課程,絕對有能力協助政府提出建設性方案,如何在防疫工作中能夠配合推廣普及運動。

目前接受康文署資助的體育總會約六十個,運動項目的防疫風險各有不同,「一刀切」關閉所有場地已經引起市民對政府施政的反感。為盡快開放場地給市民享用,政府可設立運動醫學專家顧問小組,評估本地所有運動項目的風險,務求先局部開放一些極低風險的項目設施。去年統計處報告指出,體育運動的社會經濟效益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二,約為五百七十億港元,內容包括營運體育設施及俱樂部、體育活動的支援服務等。局部開放體育設施有助行業的經濟滾動,起碼不至於陷入一片蕭條死寂,更有助社會產生正能量。

從現代體育管理的層面,場地設施只是硬件而已,如何去善用這些硬件並發現其社會功能,才是良好的管理。筆者盼望政府考慮盡快設立運動醫學專家顧問小組,協助評估本港運動相關的風險,合理地開放可控風險的體育設施,盡快讓市民得到休閒運動的空間,紓解抗疫疲勞。

雷雄德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副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