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关闭体育设施不宜「一刀切」
2021-01-27 00:00
全球抗疫接近一年,世界衞生组织及各地不少公共衞生专家警告,疫情大流行导致缺乏体能活动而严重损害身心健康,但香港政府却「一刀切」长时间关闭所有运动设施,进一步危及市民身心健康。国际运动医学组织把不同运动项目的传染风险进行评估,一些低风险项目的场地,只要做足防疫措施是可以开放的,希望港府成立运动医学专家顾问小组,配合防疫工作的同时能够推广普及运动,在社区中发放正能量。
世衞专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市民被困在家抗疫的同时,亦需要寻找合适环境进行健康运动。成年人每天应进行最少三十分钟运动,青少年需要六十分钟,相反久坐不动使身体变得孱弱,不利健康。本港衞生署已把减低非传染病纳入促进市民健康的策略框架内,推广恒常运动对维持健康的重要,并承诺在二〇二五年或之前,把本港青少年和成年人运动不足的普遍率降低百分之十。可是,政府自去年底「一刀切」长时间关闭所有运动设施,更不利市民的身心健康。
本港居住环境已较外国狭小,近来很多市民出现抗疫身心疲劳,缺乏健康运动促使体质下降,肌肉流失损害新陈代谢,增加早死风险,青少年缺乏体育锻炼影响发育,导致肥胖及意志薄弱。疫情下,国际运动医学组织把不同运动项目的传染风险进行评估,一些低风险的运动项目,只要场地做好防疫措拖是可以开放的,让市民能够维持强健的体魄。举例说,网球及羽毛球等个人项目只容许单打,队际球类活动不许进行比赛,只准个人技术及体能练习,减低互相接触机会,而且须要佩戴口罩等。
笔者也理解政府一视同仁的立场,如果给予某些运动项目特权,担心被指不公平。过往政府制定不同政策前,都会跟持份者接触及邀请专家顾问收集意见。同样地,如果政府愿意为市民身心健康着想,也可以先听取运动医学专家的意见,而非「一刀切」关闭所有体育设施。目前本港运动医学发展成熟,过往举办不少运动医学的国际会议,而且本地大学亦提供运动医学硕士及博士课程,绝对有能力协助政府提出建设性方案,如何在防疫工作中能够配合推广普及运动。
目前接受康文署资助的体育总会约六十个,运动项目的防疫风险各有不同,「一刀切」关闭所有场地已经引起市民对政府施政的反感。为尽快开放场地给市民享用,政府可设立运动医学专家顾问小组,评估本地所有运动项目的风险,务求先局部开放一些极低风险的项目设施。去年统计处报告指出,体育运动的社会经济效益占本地生产总值百分之二,约为五百七十亿港元,内容包括营运体育设施及俱乐部、体育活动的支援服务等。局部开放体育设施有助行业的经济滚动,起码不至于陷入一片萧条死寂,更有助社会产生正能量。
从现代体育管理的层面,场地设施只是硬件而已,如何去善用这些硬件并发现其社会功能,才是良好的管理。笔者盼望政府考虑尽快设立运动医学专家顾问小组,协助评估本港运动相关的风险,合理地开放可控风险的体育设施,尽快让市民得到休闲运动的空间,纾解抗疫疲劳。
雷雄德博士
香港浸会大学体育、运动及健康学系副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