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眼底相」有望篩查自閉童

2021-01-04 00:00

(星島日報報道)自閉症患者向來須經由精神科醫生及臨牀心理學家在觀察及面談後,才能診斷出來,過程繁複且時有誤診狀況,令不少患者錯失幼年治療的黃金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分析自閉症患者的視網膜圖像後,發現他們的視盤及視杯直徑明顯較普通兒童大。研究團隊期望,日後可透過分析「眼底相」,評估幼兒罹患自閉症的風險,既可減低成本,又能及早識別患者並介入治療。

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臨牀研究及生物統計中心最新研發一項「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技術,用於評估兒童罹患自閉症的風險,靈敏度及識別能力分別高達九成六及九成一。研究團隊於去年先後分析四十六名自閉症兒童及二十三名普通兒童的視網膜圖像,結果發現自閉症患者的視盤及視杯直徑明顯增大。相關研究已刊登於權威醫療雜誌《刺針》。

負責研究項目的中心主任、教授徐仲鍈表示,拍攝「眼底相」的成本每次為數百元,且過程僅需時數分鐘;期望相關技術可助家長提早於兩至三歲的治療黃金期,知道子女的患病風險,盡早進行言語及音樂治療。他解釋,相關技術會於分析「眼底相」後,得出一項自閉症概率的參數,「(數字)高過零點五,就代表有風險。」

另外,參與研究的自閉症患者,全為匡智會屬下特殊學校的輕度及中度自閉學生。徐仲鍈感謝匡智會的協助,又指此次研究可「落地」與社區合作,「是很大的鼓勵」。他亦期望,有更多機構願意向他們提供自閉患者於二至六歲時的「眼底相」,助團隊作進一步研究。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