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倡醫療券增眼科專用金額

2020-12-27 00:00

(星島日報報道)一般私家眼科檢查費由六百元至過千元不等,進一步的檢查更動輒過千元。有病人組織表示基層市民無法承擔,他們主要都到醫管局專科門診求醫,但輪候門診及白內障手術時間漫長,有病人由排門診見醫生至完成手術需時四年多。過去一年,醫管局錄得眼科新症逾十一萬宗,是各類專科門診第三高,而九龍東聯網最長輪候時間更超過三年。病人組織建議政府為基層市民檢查雙眼及加強公私營合作,並在醫療券增設眼科專用金額。

醫管局公布去年十月一日至今年九月三十日八個專科新症個案中,眼科錄得十一萬六千七百多個預約新症,為各專科門診新症中第三高。門診輪候時間方面,穩定新症最長輪候時間的是九龍東眼科,達一百七十四個星期,接近三點三年才獲醫生就診。及後若確診白內障,公院七個聯網最長輪候白內障手術時間介乎十一至三十五個月,即又要再輪候近一至三年。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眼疾是長者常見疾病,有街坊輪候專科門診及公院白內障手術共四、五年,輪候期間視力逐漸退化,唯有減少外出,最後靠家人照顧,批評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過長。

醫管局亦有公私營協作計畫縮短輪候人龍,以白內障為例,醫管局設有「耀眼行動」,邀請已輪候一年半白內障手術的合適病人,到私院做手術,每名病人獲五千元資助,病人另須自付最多八千元費用。不過計畫效用成疑,二○一七至二○二○年度,醫管局每年度平均邀請約五千二百七十名病人轉到私人市場,但每年度平均只有八百九十一人響應,參與率僅一成七。

彭鴻昌批評當局邀請輪候至少一年半手術的病人獲資助去私院做手術,門檻太高無法吸引病人參與,「病人等待已久,與其需要自費到私家,不如再等幾個月在公院做手術。」他建議應擴展至已輪候手術一年的病人。他指,未來眼科服務更緊張,當局應增撥資源,為學童及中年或以上的基層市民檢查眼睛,可透過地區康健中心及醫療券專設眼科檢查金額。

食衞局發言人表示,進一步增加每年醫療券金額時,須小心考慮整體長遠財政承擔能力,未有計畫恆常地增加醫療券金額。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