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大學大灣區拓展版圖 混合教研促跨地域課程

2020-12-23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新冠疫情衝擊下,各大專院校經歷了教研、人事及行政管理充滿挑戰的一年。然而有危才有機,多所大學迅速擴展版圖,在大灣區成立分校或教學研究設施。新一份《施政報告》表明政府將支持和協助本港大學在大灣區辦學,有學者認為須視乎大學與內地合作夥伴,能否滿足彼此發展藍圖;另外,自去年底以來,大學採用混合模式的教研甚至交流成為新常態,或有助推展跨地域課程。(三之三)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爐逾年,本港多所大學的內地分校計畫今年先後上馬,包括科技大學廣州校區完成平整土地,並已招收兩屆研究生;城市大學選址東莞,獲當地政府預留逾五百畝地建校;理工大學亦將落戶佛山。早前宣布因轉型而改名「香港都市大學」的公開大學,四月正式與肇慶市政府及肇慶學院簽署協議,三方共同籌辦公大(肇慶)。

早年已設深圳分校的中文大學,亦擬建中大(深圳)醫學院,九月與當地政府就興建教學醫院簽署協議,但因頒授本校學位問題一度掀起風波,遂以毋須修例方式,改頒「臨牀醫學理學士」。嶺南大學亦與華南理工大學合辦社會治理聯合研究中心,據悉未來更會與深圳大學合辦另一聯合研究中心。

熟悉大灣區大學學術合作的嶺大副校長莫家豪認為,早於《綱要》出爐前,本港大學已有意到內地合作辦學,即使疫情令兩地交流受阻,亦無礙計畫落實。他坦言今年特殊情況下,兩地人才的交流無可避免有阻滯,但並非完全不能進行,甚至「有危才有機」,「我們開展的數個社會比較研究項目,例如早前公布的年輕人在疫情後對出國留學意向,以及大灣區居民對管控新冠肺炎及港澳城市印象評估,若非疫情不會開展。」

莫家豪形容,本港與大灣區發展將密不可分,長遠與內地聯合研究,可助院校擴大發展環境。對於在大灣區辦學,他認為要視乎各校發展目標,探索與內地政府或夥伴機構合作的可行性,不認為各校現時在不同城市「爭根據地」,「不同城市有不同需要,而院校之間亦有不同角色;如嶺大博雅教育,擅長人文社會研究,華南理工強項在於科技,我們便互相合作。」

不論疫情明年是否受控,莫家豪相信新常態仍會持續,未來一段時間仍以實體、網絡混合模式進行研究、合作甚至教學,「現今社會提倡終身學習,如修讀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士,在此模式下方便經由網上,通過科技獲取知識,線下亦能配合進行實體研究。」他稱目前內地仍未承認非實體教學的學位,但今年的特殊情況和經驗,未來或有機會研究其可行性,以助推展跨地域課程。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