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教局邀專家教路 疫下推全方位學習
2020-12-14 00:00
教育局上月舉行首場「新常態」全方位學習巡禮,以網上形式進行,由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榮休教授程介明作主題演講,並由海洋公園介紹如何善用電子導覽,讓學生能分組在園內進行生態學習考察。巡禮每月一場,由學者或學科專家分享,配搭在疫下推行全方位學習的機構,譬如推行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的社會企業,同時邀請學校分享善用津貼的經驗。
全方位學習津貼由校本及班本津貼兩部分組成,今學年每所公營學校可獲校本津貼十五萬一千多元,其後按班數計算班本津貼,以二十四班中小學為例,中學可獲一百一十七萬元,小學則獲七十六萬元。當局容許學校把每年餘款撥到下一學年或財政年度使用,但以十二個月津貼款額為上限,餘款須退還當局。
教育局消息人士指,留意到不少學校以新冠疫情為由,暫停課外活動,導致津貼未被善用,「學校把焦點放在課程進度,課外活動甚麼都不做,甚至採取觀望態度,不辦活動就用不着津貼,加上負責教師意識未必高,往往要把款項退還當局,才恍然大悟。」由於津貼屬專款專用,不能調往其他帳項,消息人士坦言學校把津貼餘款退還當局,意味學生無所得着,做法並不理想。
據悉當局物色在疫情下,推行全方位學習活動較理想的學校例子,譬如有以往推行長者學苑的學校,疫情下雖無法安排親自探訪等服務學習,但通過社交軟件讓長者與學生定時聊天,讓全方位學習活動得以持續,效果亦理想,使用軟件費用可通過津貼支付。個別機構則把以往到校的課外活動改為網上及實體並行,以配合防疫安排,故學校毋須一刀切取消課外活動。
至於學校如何使用津貼,待十一月底各校提交全方位學習津貼報告及計畫書,當局掌握情況後,按需要探訪學校,了解津貼的運作情況,並提供適切建議。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