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點評】泛民總辭 教育議題關注度不減

2020-12-14 00:00

立法會十五名泛民主派議員,包括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在內的請辭,在今個月生效,議會內建制派議員佔絕大部分,對於議會內討論教育議題,乃至政府的教育施政,帶來甚麼影響,坊間不同看法,值得深入探討。

綜觀總辭的議員之中,立法會教育界議席經歷設立三十五年來首次懸空,無疑令本港最大教師工會的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失去通過議會發聲的平台,正如上周三立法會會議書面質詢當局處理學校遊學團投訴,便依靠未參與總辭的「中立派」醫學界議員陳沛然提出。在如今教育議題高度政治化,尤其在涉及教師權益方面,教協只能在議會外爭取訴求。

雖然建制派議員亦不乏熟悉教育議題者,譬如教育事務委員會前任主席葉劉淑儀、現任主席梁美芬,但他們始終與教師工會接觸有限,對教育議題的關注角度未必相同。事實上,聽聞個別建制派議員近期已採取主動,接觸不同背景的教師及校長團體,希望提高議政水平之餘,也冀關係更緊密。

那麼議會絕大部分議員是建制派,政府施政是否暢通無阻?從教育議題來說,爭議性不高的議題或撥款項目,審議速度確實提高不少,但對於建制派議員關注的教材質素、教師操守等關鍵問題,當局便要見招拆招,正如上屆會期屆滿而未能成立的研究幼稚園、中小學教科書及教材編製小組委員會,便因會期延長而得以重生,可見建制派對政府的監察力量並不手軟。

事實上,教育局已表明現時有機制監察教師製訂的教材,如收到投訴必定嚴肅跟進,今年更修訂《學校行政手冊》要求學校管理層確保教材均符合課程宗旨與目標;事實上要求校本教材如教科書般送審或「備案」,實際有一定難度,但建制派議員沒有教師工會的考慮,更傾向於社會觀感與家長立場,何況他們亦表明理性議政,未必事事支持政府,在教委會與小組委員會,議員人數大幅減少,有充足時間讓議員多輪發言輪流「開火」,官員面對質詢的壓力不輕。

隨着泛民總辭,立法會組成有所改變,如何通過議員反映教育界的訴求,成為不少教師與校長團體須思考的問題;議會外如何有效監察教育議題,也成為教協等工會的首要關注,對於日後的教育政策有何影響,仍要持續觀察。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