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經時事分析】觸不到的衣服:虛擬時裝興起的啟示
2020-12-07 00:00隨着虛擬消費市場崛起,愈來愈多人願意花錢購買虛擬產品,有見及此,時裝界亦嘗試推出虛擬時裝,搶佔商機。這種觸不到的衣服有何吸引之處?虛擬時裝又可以為香港時裝界帶來甚麼機遇?
以克羅地亞虛擬時裝平台Tribute Brand為例,所有服飾均為虛擬,價錢由二十九美元至六百九十九美元不等,顧客在平台選購心儀服飾後,需要把自己的照片上載至平台,平台會將顧客購得的服飾以電腦成像技術「穿」在顧客身上,整個過程需時約三至五小時。
另一方面,時裝界亦看準電子遊戲的虛擬消費市場,在多款線上遊戲內推出虛擬服裝。舉例,時裝品牌Moschino去年聯同線上遊戲模擬市民,推出《The SimsTM 4:Moschino組合》,讓角色可以穿上Moschino出品的模擬服裝。
遊戲Aglet則仿效Pokémon Go,讓玩家透過在現實世界移動,並在遊戲中購買Nike、Chanel和Balenciaga等品牌稀有鞋款的虛擬版本,以滿足那些在現實中未能成功搶購限量版球鞋的收藏者。
或許會有人質疑,為甚麼會有人願意大灑金錢,買一些不存在的產品?
分析一:為時裝愛好者帶來驚喜。虛擬時裝其中一個吸引之處,在於其帶來的新鮮感,亦同時滿足喜歡大膽打扮,卻不敢在現實中穿着誇張服飾的時裝愛好者。
一位名為Mary的買家,去年買了一件區塊鏈虛擬時裝。她表示需要等待團隊協助後期製作,才能知道自己「穿上」後的樣子,故在購買的當下只能幻想穿上衣服的感覺,因此認為帶來實體服裝沒有的驚喜。
分析二:上載社交平台「呃like」。虛擬時裝的另一吸引之處,在於其十分值得在Instagram分享。
有評論認為,年輕一代十分在乎在社交媒體上張貼奢侈品相片後得到的評論,部分年輕人購物,尤其是精品服裝,目的都是為了展現自我或是社會地位,故身穿的衣服孰虛孰實其實並不重要。
網紅文化盛行,「呃like」也成為人們大灑金錢購買虛擬衣服的動力。有日本網紅在Instagram發布穿上虛擬服裝的相片後,獲超過十萬讚好,不少留言稱讚他的「衣服」可愛。
分析三:時裝業污染嚴重 虛擬時裝更環保。虛擬時裝的出現,還有助紓緩困擾時裝業的污染問題。時裝業一直被列為全球第二大污染行業,主因是紡織品的原材料染色和整理的過程耗水甚多,而排放的污水亦會造成污染。
相反,虛擬時裝的整個「生產」過程都在電腦進行,避免了水污染問題。另有研究指出,每生產一件男裝白色T恤的二氧化碳當量(CO2e)為六點五公斤,花費一小時製作虛擬服裝所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當量,則僅為零點三一二公斤。
虛擬時裝看似商機處處,但實體衣飾可以靠車縫線、布料等辨別真偽,但虛擬時裝並沒有實物在手,可如何防止盜版?答案是應用區塊鏈。
區塊鏈是用作支援加密貨幣交易記帳及核實交易的技術,所有通過區塊鏈進行的交易,都會以匿名方式記錄在公開的帳目上,讓交易過程可以被追蹤。一個區塊鏈拍賣平台的負責人Benny Giang解釋,在區塊鏈上,消費者選購的服飾可以被追蹤、收藏,甚至傳遞給下一代,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並有效保證虛擬物件的真實性,以防止侵權和盜版,同時有助建構整套市場網絡。
目前,香港時裝業正面對內憂外患。對內面對土地使用及勞動力成本高昂、技術工人短缺、供應鏈零散等問題;對外則因為一些製造業國家,如越南、柬埔寨、緬甸和孟加拉國等地的政治環境不穩定、傳統原材料的價格上升、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對本港時裝業帶來威脅。
業界近年已意識到虛擬時裝的發展,並着手加強人才培訓。例如製衣業訓練局提供「3D虛擬服裝技術」課程,除了教授學生3D服裝軟件的應用,內容亦包括虛擬服裝,又與香港公開大學合辦「數碼時裝設計高級文憑」,提供數碼時裝紙樣製作、剪裁等技術培訓。
總括而言,隨着全球時裝業邁向數碼化,相信虛擬時裝將會愈趨普遍,本港時裝業界宜裝備自己,同時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把握虛擬時裝的發展機遇。
(全文見智經研究中心網頁:www.bauhinia.org)
智經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