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经时事分析】触不到的衣服:虚拟时装兴起的启示

2020-12-07 00:00

随着虚拟消费市场崛起,愈来愈多人愿意花钱购买虚拟产品,有见及此,时装界亦尝试推出虚拟时装,抢占商机。这种触不到的衣服有何吸引之处?虚拟时装又可以为香港时装界带来甚么机遇?

虚拟时装与实体时装最大的分别,在于前者不会实体生产,只供网上「穿着」,购买者毋须担心尺码不合,不必区分款式性别,更可即买即「穿」,并即时上载至社交媒体与朋友分享。

以克罗地亚虚拟时装平台Tribute Brand为例,所有服饰均为虚拟,价钱由二十九美元至六百九十九美元不等,顾客在平台选购心仪服饰后,需要把自己的照片上载至平台,平台会将顾客购得的服饰以电脑成像技术「穿」在顾客身上,整个过程需时约三至五小时。

另一方面,时装界亦看准电子游戏的虚拟消费市场,在多款线上游戏内推出虚拟服装。举例,时装品牌Moschino去年联同线上游戏模拟市民,推出《The SimsTM 4:Moschino组合》,让角色可以穿上Moschino出品的模拟服装。

游戏Aglet则仿效Pokémon Go,让玩家透过在现实世界移动,并在游戏中购买Nike、Chanel和Balenciaga等品牌稀有鞋款的虚拟版本,以满足那些在现实中未能成功抢购限量版球鞋的收藏者。

或许会有人质疑,为甚么会有人愿意大洒金钱,买一些不存在的产品?

分析一:为时装爱好者带来惊喜。虚拟时装其中一个吸引之处,在于其带来的新鲜感,亦同时满足喜欢大胆打扮,却不敢在现实中穿着夸张服饰的时装爱好者。

一位名为Mary的买家,去年买了一件区块链虚拟时装。她表示需要等待团队协助后期制作,才能知道自己「穿上」后的样子,故在购买的当下只能幻想穿上衣服的感觉,因此认为带来实体服装没有的惊喜。

分析二:上载社交平台「呃like」。虚拟时装的另一吸引之处,在于其十分值得在Instagram分享。

有评论认为,年轻一代十分在乎在社交媒体上张贴奢侈品相片后得到的评论,部分年轻人购物,尤其是精品服装,目的都是为了展现自我或是社会地位,故身穿的衣服孰虚孰实其实并不重要。

网红文化盛行,「呃like」也成为人们大洒金钱购买虚拟衣服的动力。有日本网红在Instagram发布穿上虚拟服装的相片后,获超过十万赞好,不少留言称赞他的「衣服」可爱。

分析三:时装业污染严重 虚拟时装更环保。虚拟时装的出现,还有助纾缓困扰时装业的污染问题。时装业一直被列为全球第二大污染行业,主因是纺织品的原材料染色和整理的过程耗水甚多,而排放的污水亦会造成污染。

相反,虚拟时装的整个「生产」过程都在电脑进行,避免了水污染问题。另有研究指出,每生产一件男装白色T恤的二氧化碳当量(CO2e)为六点五公斤,花费一小时制作虚拟服装所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则仅为零点三一二公斤。

虚拟时装看似商机处处,但实体衣饰可以靠车缝线、布料等辨别真伪,但虚拟时装并没有实物在手,可如何防止盗版?答案是应用区块链。

区块链是用作支援加密货币交易记帐及核实交易的技术,所有通过区块链进行的交易,都会以匿名方式记录在公开的帐目上,让交易过程可以被追踪。一个区块链拍卖平台的负责人Benny Giang解释,在区块链上,消费者选购的服饰可以被追踪、收藏,甚至传递给下一代,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并有效保证虚拟物件的真实性,以防止侵权和盗版,同时有助建构整套市场网络。

目前,香港时装业正面对内忧外患。对内面对土地使用及劳动力成本高昂、技术工人短缺、供应链零散等问题;对外则因为一些制造业国家,如越南、柬埔寨、缅甸和孟加拉国等地的政治环境不稳定、传统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对本港时装业带来威胁。

业界近年已意识到虚拟时装的发展,并着手加强人才培训。例如制衣业训练局提供「3D虚拟服装技术」课程,除了教授学生3D服装软件的应用,内容亦包括虚拟服装,又与香港公开大学合办「数码时装设计高级文凭」,提供数码时装纸样制作、剪裁等技术培训。

总括而言,随着全球时装业迈向数码化,相信虚拟时装将会愈趋普遍,本港时装业界宜装备自己,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把握虚拟时装的发展机遇。

(全文见智经研究中心网页:www.bauhinia.org)

智经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