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點評】通識科課程改革 「減法」不應簡單化
2020-12-04 00:00高中核心科目通識教育科正進行終極改革,除改名外,課時及內容亦減半。教育局披露改革方向後,修訂後的課程內容到底如何,自然令外界高度關注,有些說法是「今日香港」單元會否整個刪去,還是減剩「現代中國」單元?有說法認為是把通識教育科,減到與被擱置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一樣,不過,相信這兩種「減法」均有盲點。
現時前線教師多是逐個單元進行教授,令師生忽略其他角度而不自覺,譬如「公共衞生」單元,雖引用內地及本港例子,但學生不能即時聯繫到「今日香港」與「現代中國」單元的概念,到備試階段才重新整合,認知上未夠深入。要做到融會貫通,便需要把這些概念加以整理,讓學生初次接觸課題時,已有多角度的討論。
當然,課時及內容減半,維持六大單元,每個點到即止並不現實,實際上現時公共衞生、能源科技與環境是環環相扣,是否真的需要拆成獨立單元?其實隨着改革開放逾三十年,中國已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本港亦是外向型的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化的大棋局如何自處與互動,亦不宜孤立思考。
另一種對課程改革的誤解,是對當局加入價值觀教育、國家安全教育、《憲法》及《基本法》教育等內容過度解讀,甚至形容是「國教化」。觀乎當年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綱,雖然分為個人、家庭、社群、國家與世界範疇,但該科偏重於孕育家國情懷的價值教育,反觀新課程建基於通識教育科,不止於價值層面,更多是認知層面。以科技議題為例,以往討論多圍繞倫理與私隱等,但以總體國家安全觀角度切入,如重點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原始創新能力不足,國家利益受損害或限制,這種換位思考正是通識教育所強調,只是以往課程未涉獵國家安全教育的角度而已。
通識教育科的課程改革,最重要是回歸到多角度、明辨性思考的初心。最終課程內容有何新面貌,值得大家拭目以待。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