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施政》惠港利民 體現行政主導政制優勢
2020-11-29 00:00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內容大致與社會民生、助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關。《施政報告》內容有不少有關經濟、創科發展、商界支援的詳細安排,逐步擴大粵港澳三地互聯互通機制,為香港未來經濟發展注入動力。整份《施政報告》圍繞香港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都是中央力挺香港的關注重點,為香港未來發展畫好框架,充分體現行政主導,行政立法相互呼應的政制模式,也是香港一切施政與立法的關鍵,符合香港實際利益。《施政報告》同時也是DQ四名攬炒派議員,以及反對派議員集體總辭後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宣讀過程中沒有備受阻撓,減少了不必要的爭吵,給廣大市民一個更安靜的環境客觀分析理解香港《施政報告》的精髓,從中理解、感受中央及特區政府對香港市民的關懷,更好地融入到國家新一輪發展中,實現疫情後新一輪發展騰飛,充分體現「砥礪前行 重新出發」的主題。
以往的《施政報告》總是在一片鬧劇聲中宣讀完畢,反對派甚至出言辱罵,讓會議多次在爭吵聲中結束,其散播出來的負面情緒嚴重影響香港社會整體氣氛,在全港市民面前誣衊《施政報告》,弄得社會怨聲載道,市民參與積極性也不高。直至近日全國人大通過DQ四名攬炒派議員的決定後,全體反對派議員發起總辭,議會內部變得安靜了不少,《施政報告》得以順利宣讀,這也是議會內應該獲得的尊重。由此可見,一切無理對抗終將備受打擊,行政主導的政體將不會動搖,亦不會改變。正是因為有行政與立法相輔相成,才有特區政府施政的方針方向,才有後續經濟社會的新發展、新框架。行政主導的政制特點讓是次《施政報告》更具全局性、前瞻性,當中加強兩地資金、人才互聯互通等措施,均能讓讀者清晰看到未來的整體發展布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總體規劃中香港的角色、與內地各地區的關聯和協調等。
後續的《施政報告》答問大會全程保持莊嚴、寧靜,擺脫以往爭吵不休的困局。本次《施政報告》通篇着眼於現時發展,都是立足現今,展望未來,貼合香港最根本、最實際的發展利益,及時釋放方向性信息,矯正一切因暴亂、爭吵引致的錯誤,值得深入研究,理解其內涵,並從中找出新思維、新方向。《施政報告》的一系列特點充分說明行政主導是最適合香港發展利益和前途的政治體制模式,有力帶動社會擺脫紛爭。
這份《施政報告》各項細節均充分顯示,香港未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總體布局框架已訂立,方向亦漸趨明確,定將逐步推行並不斷完善。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立法會將以建制派議員主導為主,對此,愛國愛港議員應更深入認識自身在國家發展中的角色和作用,找準自身在不同界別領域中的定位,在助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的同時,以不同界別視覺為民發聲,在議會內提出不同建議,真正做到和而不同,為構建運作正常、架構健全的立會貢獻愛國建設力量。
綜觀全局,整份《施政報告》着眼整體,充分體現出中央對香港特區未來發展的支持,與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三個「有利於」相互呼應,希望香港社會各界積極把握機遇,讓一切有利於社會發展的事情進行到底,同時希望特區政府及行政長官牢牢掌握國安法在港通過後和諧、繁榮的社會政治局面,為日後帶領香港社會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注入新活力。
張學修(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