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融入國家發展 基礎在教育

2020-11-25 00:00

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國家大項目。自從提出以來,各方論者專家已經提出過無數真知灼見,在此不作贅述。我這裏的觀點是,大灣區規劃是一個促進港澳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布局的巨大工程,那麼除了經濟和民生融合之外,其實融合的一個重要啟導性支柱和基礎性工作,應該是教育!

第一,今天不僅九年義務教育在內地和香港都已經全面普及,而且在相當程度上,高中階段教育(包括職業教育)和專上和大學階段的高等教育,也逐漸在普及化,沒有甚麼人是沒有經過任何教育就直接奔向社會工作的。因此,陸港在大灣區的經濟和民生的融合,其實從長遠來說,有一個前期階段的融合,就是教育階段的融合。如果沒有了在學校教育階段的融合,等到青年人從學校畢業了,奔向社會工作了,才忽如其來、匆匆忙忙地去大灣區找職業發展乃至人生路向的機會,又甚麼可能感覺順暢?又怎麼可能不覺得突兀彆扭?做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一個從來沒有認識過任何內地異性的香港人,忽然要他/她與內地同胞戀愛結婚,這可能嗎?感情生活會一路暢通而毫無文化和生活上的摩擦衝突嗎?因此,有必要把融合的過程,或者說融合前的熱身,從學校教育階段就慢慢展開。

第二,在專上教育階段的教育融合,目前無論是內地人入讀香港的大學,還是香港人可以入讀內地的大學,顯然愈來愈常見,並無明顯受到去年黑暴事件的影響。筆者只強調一點:為本地的政府資助和自資的職業培訓課程,在大灣區尋找更多的工作實習機會,這不但把青年學生的交流比例從大學生層面擴大到整個專上教育階段的學生,同時等於把國情教育和職業實用教育兩者完全結合其來,相得益彰。

第三,在中小學教育階段,要進一步加大彼此的深度交流。這不僅僅是透過建立姊妹學校聯繫、交流考察等活動,更要進一步開放彼此學生入學機會。現在港人子弟可以在內地民辦學校入學,可以在深圳的公立學校入學,內地子弟則可以在海外入讀中學甚至小學,但在香港卻不行。內地人士如果持有海外護照或者長期居留權,則可以申請在香港入讀中小學,但單純擁有內地居民身分證卻不行!這種「片面的國民待遇」既不符合一國的政治倫理,也不符合香港教育面臨出生率下降的實際所需。有意見認為,這涉及到政府資助教育的問題,技術上不易做到。筆者意見是,事在人為。當年一樣認為政府資助不能在香港之外,最後還是可以克服,所以才有今天的社會福利方面的廣東計畫和福建計畫。至於教育方面,老實說,現在內地居民的經濟能力大幅度提升,根本不是為稀罕香港教育是免費而來,而是對香港課程考評有信心,能出全費的比比皆是!兩地學生良性競爭,對整個香港教育的提升,是百利而無一害!

鄧飛

中學校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