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論壇】「明日大嶼」再上財會 環境財政代價沉重

2020-10-30 00:00

在肺炎疫情持續重挫香港經濟之際,政府繼續強推造價至少六千二百四十億元的「明日大嶼」填海計畫, 其五點五億元前期研究撥款,在上屆立法會會期結束前未能通過,但隨着立法會延任一年,此撥款申請再次被放上財委會議程,香港公共財政及自然環境又面臨被破壞的危機。

日前特首林鄭月娥接受報章訪問時稱,習近平主席表明保育很重要,在中國內地填海幾乎是不用想,但她卻仍堅持於大嶼山與交椅洲一帶填海。事實上大嶼山的生態價值並不低,絕對有保育需要。

綠色和平去年與其他環保團體往大嶼東部及鄰近水域進行生態調查,發現填海選址的周公島,具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白腹海鵰的鳥巢、香港獨有的鮑氏雙足蜥,及在中部水域錄得稀有的海筆。

另一方面,大嶼山東部水域或是江豚的重要棲息地,大規模填海必然會擾亂牠們的生活環境。既然特首認同保護生態重要,中央政府亦很重視保育,為甚麼偏偏要反其道而行呢?

香港目前面對逼切的房屋短缺問題,但填海興建「明日大嶼」人工島需時至少十年,不能解決燃眉之急;反之,善用棕地便能更快、更低成本地解決房屋問題。

此外,香港人口增長放緩的速度比預期中來得快。政府上月剛發布,香港人口將會從現時的七百五十一萬人增至二〇四一年的八百一十一萬人的峰值後便回落。這較兩年前發布的人口推算,峰值提早了兩年發生,而峰值的人口數字則少了十一萬人,可見人口下降已正在發生。

這組數字並未考慮疫情過後可能會出現的移民潮。根據中大今個月發布的民調結果,逾四成人表示如有機會將打算移民或移居外地。本地人口呈下降趨勢,可見長遠的房屋需求亦在減緩。那麼,香港還需要既耗盡庫房又破壞環境的「明日大嶼」人工島嗎?

綠色和平上月發布報告,指出香港公共財政正面臨疫情持續、人口老化及全球經濟衰退等多重危機,出現結構性財赤的危機已逼在眉睫,若政府仍強推「明日大嶼」,恐十一年內便會耗盡財政儲備。無論政府打算以發債來興建「明日大嶼」或支付公共開支,在儲備明顯下降或用光的情況借貸,反映政府未能審慎理財,不但令借貸成本上升,甚至動搖聯匯制度的根基,對目前受疫情影響而下行的經濟帶來更沉重打擊。

政府最近提出,利用公私合營來填海,即由私人承辦商提供資金,但過往以同樣方法建成的項目,政府事後會把部分土地發展權送予私人承辦商作為回報。而「明日大嶼」人工島是香港史上成本最高的基建項目,加上預計未來房屋需求下降,為承辦商能否賺錢添上很多不確定因素,政府可能要提供更多優惠或特權才會有私人公司願意參與,這樣做法絕不理想。

另外,公私合營賴以成功的要素是政府具備高水準的管治能力、合宜的制度和法律框架,及擁有豐富的相關經驗。但過往香港很多公私合營的例子均出現問題,例如西隧的承辦商獲得專營權後便不斷加價,整體的過海交通情況未能改善,因塞車而失去的時間成本卻要由市民承擔。

政府不應犧牲香港的海洋環境以及財政穩健來強推「明日大嶼」,更不應要市民承擔強推「明日大嶼」的惡果,我們促當局立即撤回此填海工程。

連佩怡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