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三年又三年 再論桂山島

2020-09-29 00:00

特區政府在一七年九月,即剛好三年之前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展開為期長達一年半的「土地大辯論」,希望能凝聚社會共識,找出解決香港土地及房屋短缺問題的方案。土供組於去年初發表報告,提出八個在短、中、長期增加土地供應的優先選項,獲政府全盤採納。

事隔至今又過了一年半,各個選項的落實進度均相當緩慢,不論是善用新界農地和棕地、在維港以外近岸填海或中部水域興建人工島,以至是善用岩洞、重新規劃屯門內河碼頭用地等建議,在立法會及地區層面均遇到阻力。令人擔心即使再過多三年,香港的土地房屋問題會否仍在原地踏步,毫無寸進呢?

面對路路不通的本地政治與社會環境,有人提議跳出香港水域的框框來思考有關問題,參考澳門/橫琴的發展模式,由中央政府在現時屬於珠海水域的桂山島一帶填海造地,再租借或撥歸香港特區使用,作各種用途包括大規模興建公營房屋。

早於一段時間前,筆者曾建議在香港水域外填海造地,主要用作重置葵涌貨櫃碼頭及相關後勤設施,以及搬遷現時位於市區商住區內的大學。就此有多個團體及組織,提出以桂山島為填海選址,筆者亦多次發表評論和撰文,指桂山島位處珠江口正中及港、深、珠、澳的中央,與大嶼山西南部的分流僅相距約五公里,地理位置優越。加上該島過去曾大規模填海,現已擁有水、電、道路及碼頭等基本設施,有助加快開發速度和減低所需成本。

然而筆者亦指出,桂山島現時對外只有海路交通,要加建具規模的各種陸路運輸基建,不論是以橋梁或隧道駁向東北面的分流,還是轉駁北面的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涉及的時間都不會短。而即使解決將桂山島與大嶼山駁通,之後還要處理大嶼山本身及與香港其他地區的交通接駁,並在須在島上增建如學校、醫院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才足以應付大量居民的生活所需,需時頗長,未必是最好的安排。

故此,桂山島在開發初期未必適合發展大型房屋項目,而是應先行用作重置貨櫃碼頭、監獄、大學校舍與宿舍、安老院,以至高球場等來往交通運輸需求較低的用途,以騰出相關設施的現有用地作建屋或其他發展。這樣不但能加快樓宇供應的速度,亦可達到地盡其用的目標,解決因城市持續發展而出現的土地用途錯配問題。

香港房地產協會近日發表的《桂山島「創世新城」2021-2049計畫》,便與筆者的建議不謀而合。該計畫分三期進行,第一期利用桂山島現有及在西岸填海所得的共二千公頃地,主要用作重置貨櫃碼頭、監獄及安老醫療設施,同時興建連接大嶼山的大橋或隧道。待相關交通基建全部落成後,才展開第二及第三期計畫,在桂山島周邊水域和島嶼再填海最多五千公頃,用作發展教育、文創及創科產業,以及更大規模的房屋項目。

正如該報告書指出,桂山島計畫與香港境內各個規劃或進行中的發展項目並無衝突,毋須二擇其一,可以多管齊下方式推展。筆者希望各方一方面以開放思維來討論桂山島發展,一方面繼續積極、加速推進土供組的八個選項及其他覓地建屋建議,避免不斷磋跎歲月,「三年又三年」!

謝偉銓

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