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後新冠肺炎願景:全民提升健康素養
2020-09-20 00:00香港面臨第三波新冠肺炎個案,醫療衞生專家要求政府推出嚴厲的抗疫政策,並形容疫情為迄今最嚴重的一浪;與此同時,社交媒體則再次充斥各種有關預防措施的流言和揣測。簡易的指南和經核實的保健資訊頻道還可說是實用,但若然是排山倒海而來的虛假資訊卻足以抵消種種公共衞生政策的效用。
錯誤或虛假消息不只浪費時間和金錢,亦有可能散播由仇恨推動的陰謀論,令人過度憂慮,影響心理健康。若公眾聽從這些欠缺實證支持的建議,並作出不負責任的行為(如飲用有毒的殺菌劑作另類療法),後果或會像新冠肺炎一樣致命。
事實上,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宣布新冠肺炎為「全球公共衞生緊急事件」(pandemic)後,便立刻成立了「世衞流行病信息網絡」平台,致力打擊同步出現的新冠肺炎「信息疫症」(infodemic),可見虛假資訊的威脅相當嚴重。透過facebook、Twitter及Google等平台攜手合作,公眾只要在以上平台搜尋新冠肺炎的資訊,便會被連結到如本地官方衞生機構等已驗證的資訊頻道,讓公眾能夠接收更多可靠訊息。香港衞生防護中心則在Telegram建立了「香港抗疫資訊頻道」,積極將準確並及時的訊息推送給訂閱者。中心發布衞生資訊的風格不斷進步,善用圖像及簡潔的文字以吸引普羅大眾,成效令人鼓舞。
然而,健康素養並不限於傳送及接收正確的健康資訊。雖然我們觀察到大部分港人均在政府「張弛有道」的策略下保持警惕,但在政府公布措施及公眾調整行為間仍存在極大鴻溝。不過,一旦整體人口具備充分的健康素養,市民即可以在如新冠肺炎等公共衞生危機發生時,懂得利用批判性思維來分析資訊,繼而作出明智決定。健康素養的目標在於充權(empowerment),推動人們將知識化為行動。
要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我們需要增進市民的知識、個人技巧和採取行動的信心,以促使他們改變個人生活習慣及居住環境,從而改善個人及社區的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健康素養對預防非傳染性疾病如高血壓和糖尿病等亦同樣重要。只要市民能具備較高水平的健康素養,就會懂得適時尋求恰當護理,並能預防濫用稀有的醫療資源,例如不至因輕微不適便看急症,避免大幅增加醫療成本。
推廣健康素養的方式五花八門,例如檢討學校課程、促進學術研究,以及對有損健康的商品徵稅等。但在香港,相關的政府措施零碎,成效亦乏善可陳。以社交媒體策略,和適時更新本地新冠肺炎情況的互動地圖,可有助疫情中發放可靠訊息,但建立緊密的基層醫療社群也不容忽視。政府可通過提升各區健康中心和社區診所的功能,讓市民能獲得有關健康主題的協助和解說。
此外,健康素養水平不足對弱勢社群的影響更甚,因此本地不少民間發起的計畫均嘗試對症下藥。嶺南大學「紫礙線計畫」便親身接觸劏房戶,為他們提供衞生建議。在香港,當務之急是推出更多政策,促進醫社合作,以提高全民健康素養。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此刻我們首要解決的是政府對健康素養的忽視,以及制定相關政策時的決策不周。只要看看香港有多少可引用的健康素養本地數據,問題就一目了然。其實中國內地和台灣已相繼採用《歐洲健康素養調查》,香港亦可仿效以進行全民調查,彌補本地數據的不足;找出健康素養較低的「熱點」後,再優先介入最有需要的社群以提供相關資源。
「踢一步行一步」不應是我們面對危機的態度。今天我們必須採取積極態度,提升市民健康素養的根基,使大眾能充分理解並有意義地回應各種衞生政策,更主動而非被動地追求健康。只要政府大力提高大眾的衞生意識,並重點發展預防性護理等長線措施,長遠而言將能促進健康,節省成本,讓人人受惠。
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李君兒、助理研究員Maira Qamar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