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反擊美國 推實體清單制裁
2020-09-20 00:00
新華社昨天報道,根據中國《對外貿易法》、《國家安全法》等法律規定,《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已經完成立法程序。經國務院批准,《規定》昨日在商務部網站公布,即日起實施。《規定》主要針對兩類行為採取措施,一是「危害中國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二是「違反正常的市場交易原則,中斷與中國企業、其他組織或者個人的正常交易,或者對中國企業、其他組織或者個人採取歧視性措施,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合法權益。」
商務部將建立工作機制辦公室,根據有關方面的建議、舉報,決定調查對哪些外國實體。調查期間,外國實體可以申辯。調查結果須綜合考慮多重因素,包括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危害程度;對中國企業權益的損害程度,及是否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等。
若調查結果成立,相關外國企業、組織或個人將被列入清單,中國當局可對其採取一項或多項制裁措施:包括限制或禁止其從事與中國有關的進出口活動;限制或禁止其在中國境內投資;限制或禁止其相關人員、交通運輸工具等入境;限制或取消其相關人員在中國境內工作許可、停留或者居留資格;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相應數額的罰款;其他必要的措施。
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後,去年起開始向中國科技企業開刀,先後把華為、海康威視等列為「實體清單」,限制美國企業供貨給這些公司。據統計,已有逾三百家中國企業、機構被納入美國的「實體清單」內。
中國商務部早於去年五月就宣布,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北京《環球時報》今年五月發表社評稱,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擴大打壓中國企業,中方準備將蘋果等美企列入「實體清單」,又指可能調查高通、思科等美國科企。
人民網昨天引述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廖詩評說,建立「實體清單」是中國政府必要的制度完善,維護中國企業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既沒有針對任何特定國家、也沒有針對特定實體。他強調,出台「實體清單」就是要為來之不易的開放成果保駕護航,絕不能解讀為要封閉自身市場。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