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普及檢測是重啟經濟的重要一步——借鑑武漢經驗

2020-08-31 00:00

近來一段影片引來西方輿論熱烈討論:當美國還在討論是否要佩戴口罩,當法國確診人數在度假潮後再次回升,武漢這個曾經在半年前成為新冠疫情的震中,竟然在有防疫措施下舉行了一場三千人的水上派對。這恰恰證明抗疫工作到位,對市民對生活的信心有重要幫助,進一步而言對經濟復甦也有重要幫助。

不過,當我們看到武漢的情況,是羨慕也好,是妒忌也好,也要看他們是如何一步一步走過來。在極嚴格的防控措施下,武漢以及所在的湖北省在四月初已無新增確診,至五月初的三十五日後,理論上已過兩個潛伏期,疫情理論上已經斷尾,但卻在五月九日接連再次出現確診個案。

這些源頭不明的個案,是一個防控疫情的心頭大患,這些隱形傳播鏈一日未能截斷,都會令市民生活在陰霾之下。因此,武漢市在五月十五日實行全市近一千多萬人大檢測,結果尋找出300名無症狀患者送往治療。從此,新冠肺炎疫情可謂在武漢完結。

香港今日的情況,何嘗不是四、五月的武漢呢?在嚴控社交距離的措施下,我們被逼放棄了社交生活,餐飲業超過一個月沒有了晚市堂食,市民沒有了運動場所,學生沒有了親身學習的機會等等,希望斬斷了不少可能出現的傳播鏈,換來了確診人數由每日過百人,到數十人,在未來最好的情況下,可能在低水平徘徊一段時間。香港在過去半年疫情,可謂「陪完內地走過上半場,再陪世界度過下半場」。在世界各地的疫情仍高不見頂的情況下,香港作為中國的南大門,作為亞洲國際都會,不能長期以「封關鎖港」的斬腳趾避沙蟲心態去面對疫情;面對長期反覆的疫情,我們需要在有常規防疫措施的狀態下繼續開展生活。

因此,政府即將推出的普及社區檢測將會是香港能否重啟經濟的重要一步,找出隱形患者,斬斷隱形傳播鏈,再固守外圍,令社區回復安全。回看五月時的報道,BBC在五月十五日有關武漢檢測「十天大會戰」的報道中提及,「洪山區居民邱小姐認為全民檢測的意義不大,因為『人員每天都在流動,今天測出來是陰性不代表一直都是陰性,多少還是有牴觸心理。』」,市民要付出一些時間進行檢測確實不便。

不過,在三個月的今天回看,我不知道邱小姐有沒有參加那次水上派對,但她正受惠於當日大檢測的成果。

武漢經驗實在令人鼓舞,亦是世界首例。當然,在一國兩制下,香港與內地的社會情況難以直接比較,自願的普及檢測是切實可行的選擇。

總體而言,尋找隱形患者是控制疫情的重要一步,圍堵病毒亦是防控的重要手段。因此,香港的普及檢測亦具有相同的意義:無人在檢測前可以斷言自己不是隱形患者,多一個人檢測病毒,少一個人傳播肺炎。

顧己及人,愛護家人、愛護朋友、愛護同事,減少傳播,全賴您我參與普及檢測。

何啟明(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 )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