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點評】通識課本修訂 證送審機制必要

2020-08-28 00:00

通識教育科教科書以往毋須送審,內容偏頗誤導,甚至資料有誤,時有所聞。教育局以「專業諮詢服務」讓出版社「自願送審」,隨着課本的修訂勘誤表陸續曝光,傳媒連日以放大鏡審視修訂前後有何分別,甚至質疑為「政治審查」,但程尚達聽聞前線教師卻反應正面,皆因今次「自願送審」重新審視課本內容,書商始肯把爭議內容逐一訂正,認同長遠有需要納入送審機制。

以往當局以該科着重議題探究,不建議使用教科書為由,對該科課本是否送審,採取放任態度,各家出版社為迎合師生課堂教學的需要,加上核心科目必修必考,市場需求大於選修科目,在毋須送審下成為各大書商兵家必爭的戰場,甚至為測試市場反應,在行文取材較為激烈,比如把噓國歌及提倡港獨形容為「戰鬥」、把中國軍艦在南海驅逐菲律賓漁船,與「六四事件」的「坦克人」類比等。

上述爭議內容早於兩年前,大部分出版社為改版推出樣書時,已被前線教師質疑陳述不恰當,惟書商以內文已呼籲學生要「易地而處」為由拒絕刪改,事實上,仔細留意書單,便可留意學校選書時,各單元往往出自不同出版社,顯示教師對書商課本質素參差,不會照單全收的態度。這些內容拖到今年「自願送審」後始作修訂,不管是當局專家團隊糾誤,抑或書商自行改動,顯然把課本納入送審機制,才能確保課本質素。

教科書對學生是教材與學習材料,雖不能奉為金科玉律,至少是知識啟蒙,內容既要嚴謹正確,鋪陳觀點不應有所渲染立場,否則無異於誤人子弟。況且近年社會矛盾加劇,教科書「出事」連累到學校及教師被投訴,隨時影響教席,以往教師回饋、媒體審查,均難以糾正課本內容,個別出版商把毋須送審視同不具約束的編輯自主,任由作者自行解讀課程大綱,在社會熱點議題的討論時,亦欠缺政治敏感度,無疑於把問題推卸給學校與前線教師。

教育局講明「專業諮詢服務」,為日後通識教育科課本納入送審機制鋪路,意味當局將為課本內容把關,出版社以往「盲頭烏蠅」出版該科課本,亦更認真看待不同課題的描述,引導學生從不同面相剖析社會議題,相信較只着眼於點算刪改了多少處,更為務實。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