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論政經】「疫市」成創科發展良機
2020-08-11 00:00疫情反覆,預示着大家要作好與病毒長期共存的打算,在做好抗疫措施之餘,也要盡快適應新常態。疫情重創全球經濟,眾多企業面對艱苦的經營環境,復甦之路充滿不確定性。但同時,創科企業卻備受青睞,內地深圳創業板指數於近日升至四年來的新高,而美國納斯達克指數更創歷史新高。疫情為創新科技提供了機遇,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引擎。
香港近年創科發展漸見進展,根據《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香港共有四家「獨角獸」企業,較同有兩家的日本和新加坡為多,但整體發展仍然落後於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有人歸咎於香港七百多萬人口的市場規模太小,而且港人對新商業概念的接受程度亦較低,局限了本地創科企業的發展空間。然而,創科產業具有很強的跨地域性,企業在本土市場起步後,很多都會進軍區域甚至國際市場,因此本土市場規模並非創科發展的關鍵,能否捕捉市場需求才是更重要的因素。
疫情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亦催化了他們對新消費模式、新服務的需求,對創科發展而言反而是難得的機遇。隨着教育局宣布學校可自行決定開學日子,但不能提供面授課程,相信廣大學生、教師以至家長,都需要適應網上教學,預期相關的解決方案需求會顯著增加。另外,因應在家工作的需要,亦刺激了對線上辦公解決方案的需求,例如遙距辦公、流動視像會議等將會更廣泛使用。再來就是網上購物、家居健身、娛樂串流平台等,亦因人們在家的時間增加而得到拓展機會。
發展創科不僅是應對疫情之策,也是香港拓展多元產業的重要方向。政府應身體力行支持本地創科發展,帶頭優先採購本地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方案,從而鼓勵私人企業和市民支持本地創科公司,做大創科市場。同時,資金不足,一直是香港創科發展的瓶頸,政府設立的創新及科技基金,固然有助研究及發展、推動科技應用等,但一如其他政府的資助計畫,有業界反映審批申請程序繁複、準則過時及需時過長,以至部分企業未能適時受惠。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不應以固有的思維作考量,當局宜加快審批,同時順應科技發展所趨,協助創科企業把握先機,以免白白錯失具潛力的項目。
在做好抗疫措施、期望疫情早日完結之餘,我們應把握當前的機遇壯大創科產業,為日後經濟持續發展做好準備,亦為香港成功的創科企業名冊增添更多新成員。
李民斌(全國政協委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