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適當拿揑放寬通關的措施

2020-07-07 00:00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繼續蔓延,但近月東亞不少國家的本地確診個案均漸趨緩和,似乎在疫症籠罩的陰霾下初露曙光。以中國為例,自五月份以來,全國的每日本地新增確診病例已連續兩個月少於五十宗,儘管北京地區在六月中旬曾出現一定的反彈,但在當地防疫部門及時的監控及排查下,相信疫情亦已逐漸受控。疫情的威脅貌似正逐步遠離,一方面,港府絕對不能鬆懈防疫工作,以免令港人在過去半年間捍衞疫情的努力前功盡廢;但另一方面,有關部門亦是時候審視一下現今各項限制措施是否需要作出適度的調節放寬,幫助各界盡快重上復甦的軌道。

作為本港工業界的一員,當前最關注的着眼點便是香港與內地的出入境限制。截至筆者下筆當日,商務人士豁免強制入境檢疫的措施尚未見明朗化,依然維持每家上市公司每次只限兩人申請豁免強制隔離檢疫十四天的資格。久聞樓梯響的港版「健康碼」實際詳情仍未公布,但港府已初步透露港版「健康碼」推出初期只用作粵港澳三地互通使用,內地其他省份則暫時未有涵蓋。

自疫症爆發開始,內地經濟一度停頓,廠商已受到一記重擊;更甚的是,三月左右疫情蔓延至海外,不少行家的歐美外銷定單被逼減少甚至全數取消,在輪番衝擊下,很多公司的營運開始出現問題。本會會員的投資遍布全國,惟疫情爆發至今未有機會親身到內地廠房處理要務,直至近月始見復甦迹象,實在需要港府盡快開綠燈。

根據最新的工業界研究報告指出,單計「粵港澳大灣區」九市便有逾二萬家港資製造業企業,每年創造超過五百億人民幣營業利潤,香港工業界在內地的持久貢獻毋庸置疑。事實上不僅僅是大灣區,港商投資遍布廣東省及全國各地,例如長三角便是另一個港商投資的熱門地區。面對內外夾擊的經濟前景隱憂,促請港府能加快考慮逐步放寬港版「健康碼」與廣東省以外地區互認。

至於如何循序漸進放寬通關認證,以下是筆者的愚見:

為加快經濟重啟的齒輪,若然港版「健康碼」有限制申請人數的定額,應予以考慮以商務人士優先,預留足夠的名額予各公司代表。例如每家公司至少可指派十名員工申請「健康碼」,每隔一段時候審視業界需求,視情況逐漸增加定額人數,確保有商務需要的人士毋須經繁複手續便能簡便通關,維持商務往來的運作。

港府可參考「旅遊氣泡」(travel bubble)的做法,以新增感染率數字為準則,若該省份的疫情持續緩和,連續兩星期以上沒有本地新增個案,便應盡快考慮將「健康碼」互認系統延伸至該省份。初階段建議港府可主動擔任協調的角色,與中央加強聯繫,盡早與其他省份開展探討互認機制。

經濟復甦為當務之急,適度地放寬通關將有助工商界乃至香港重振經濟。惟全國互通健康認證可能衍生私隱相關的隱憂,望政府能明確說明當中資料的運用及處理安排,以定民心。

廖錦興博士(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