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紅樹林甲烷排放 加劇溫室效應

2020-07-03 00:00

(星島日報報道)紅樹林濕地會排放甲烷,但過往未有研究證實會加劇溫室效應。中文大學研究團隊與國際專家合作,創建全球首套亞熱帶河口紅樹林生態系統甲烷排放的數據庫,推算未來二十年紅樹林的甲烷排放,會抵銷逾半碳吸收所帶來的氣候效益。有關研究結果已於生物多樣性保育及環境科學領域的頂尖學術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發表。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黎育科的研究團隊,與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史丹福大學等的科學家合作,在本港米埔自然保護區的紅樹林濕地沼澤區設置一套渦度相關系統,三年來無間斷進行野外監測,並成功創建有關甲烷排放的數據庫。

由於海岸帶濕地的高鹽分環境能抑制生產甲烷的微生物活動,因此一般假設其甲烷排放量微少而忽略。但是次研究發現該處全年平均甲烷排放量為每平方米十五點六克,推算未來二十年及一百年,其增溫效應將分別抵銷五成二及兩成四的吸收二氧化碳降溫效應。通過機器學習演算法,團隊又得出土壤溫度和鹽度是紅樹林甲烷排放量的主要控制因子,發現甲烷日間的平均排放量較夜間高大約三成、夏天的甲烷排放量較冬天高近一點八倍。

黎育科認為,河口紅樹林甲烷排放量,會因為全球暖化、河流流量增加及水污染排放的綜合影響而繼續上升,進一步加劇溫室效應,科學界要準確評估亞熱帶紅樹林對氣候的整體影響時,須同時考慮二氧化碳和甲烷於紅樹林和大氣間的交換量。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