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論政經】積極有為重建經濟

2020-06-16 00:00

本港疫情顯著受控,市民生活大致回復正常。但經歷過去一年的亂局,加上疫情的負面影響,近月訪港旅客量按年大減超過九成,整體經濟仍然疲弱,社會難免人心虛怯。此時,特區政府應展示積極有為的管治,推出具針對性和策略性的措施,帶領經濟復甦。

經濟發展是香港重中之重,最能牽動人們的信心。當前疫症仍然在多國肆虐,封城等防疫措施嚴重中斷全球人流,打擊生產和貿易,經濟隨即陷入困境。屬外向型的香港經濟自然難以獨善其身,縱然在影響相對較輕的金融業,預期信貸違約和信貸成本上升等問題,也可能在未來幾個季度浮現。依靠人流的行業更是首當其衝,最新的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合計失業率急升至百分之九,創逾十五年新高,遠超本港整體失業率的百分之五點二。

政府已先後推出三輪共二千八百七十五億元的措施協助受影響的企業和市民,接下來應更聚焦刺激經濟。首先,應有序放寬抵港的強制隔離措施。於高峰時期,香港一年接待旅客超過六千萬人次,其中接近八成來自內地,現階段完全取消檢疫措施固然是不現實和不安全,但應先檢視對內地以及疫情緩和地區的檢疫要求。最近政府已豁免部分上市公司高層員工抵港的強制檢疫安排,我們希望隨海外疫情受控而繼續放寬有關措施,即便是僅僅恢復兩成旅客量,已可對經濟產生幫助,並為旅遊、零售等重災行業解燃眉之急。

另外,要刺激本土消費。政府全民發放一萬元現金,有望最快於七月到手,財政司司長鼓勵巿民積極消費,以振興經濟。過去未有疫情時,政府亦曾派錢退稅,於疫情下可以多做一點,例如研究效法內地城巿,向市民提供使用期限較短的消費券,刺激消費的效果相信會較派發現金為大,同時可適度將本地巿民消費引導到旅遊區的店鋪或酒店。

與此同時,政府也要進行策略性建設,為社會長遠發展作明智投資,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政府應一方面善用手上的雄厚儲備,加快收地建屋,解決「老大難」的房屋問題;另一方面推動智能城市建設,便利市民生活,既可趕上世界各地發展創新科技的步伐,帶動本地就業,亦能把香港打造成更宜居的城市。

過去幾個月,政府在疫情防控做出了好成績,接下來要繼續展示更有魄力的施政,推動經濟復甦,保就業,紓民困,帶領香港走出困境,重新出發。

李民斌(全國政協委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