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文憑試中文科開考 閱讀篇章淺白易及格

2020-05-05 00:00

(星島日報報道)中學文憑試中文科考試昨率先舉行閱讀與寫作兩卷,隨着口試因新冠疫情取消,各卷佔分比重均有增長。卷一閱讀卷恢復白話及文言篇章各一,分別是台灣作家利格拉樂.阿的《夢中的父親》及明代散文家方孝孺的《試筆說》,教師認為篇章較往年淺白,而題目有所提示,相信考生取得及格並不困難。

逾四萬七千名考生報考,一連兩天的文憑試中文科考試昨起舉行。卷一閱讀卷有兩篇篇章,較去年三篇少,白話文篇章是台灣原住民散文作家利格拉樂.阿的《夢中的父親》,她藉着夢見過世的父親,慚愧未理解其傷痛與鄉愁,又發現忽略已年邁的母親,流露對父母的感情。廠商會中學中文科教師簡慧貞分析,該文層次雖多,但主線清晰,相信考生不難處理,「要推敲的不多,理解上並不算難,亦沒有艱深的字眼。」

該題亦節錄台灣當代散文作家王鼎鈞的《心水》,要求考生把文中提到故鄉的看法,與《夢中的父親》內容比較。簡慧貞指,這類「對讀題」以往是考生弱點,今屆卻問得相當淺白,「考生不難分辨到作者不在意尋根,與《夢中的父親》對思鄉的執着有別。」聖公會聖三一堂中學中文科教師張珉聰則認為,該題要求考生有深層次的理解與闡述,料將是分辨考生能力高低的題目。

以往文憑試多次把台灣作家的文學作品列為考材,比如一八年《孤獨的理由》、一四年《第九味》等,張珉聰相信與他們寫作情感細膩,文章多以故鄉情、親情為題有關,有助考生代入理解,亦更便利撰題。

文言篇章則是方孝孺的《試筆說》,作者通過與友人的對話,從善筆的不被珍惜,論及人才的不被愛惜。簡慧貞指,因作者借友人說出惜才的取態,與其用筆態度不同,或令考生錯誤混淆兩人見解,該題目亦要求解釋「客遺善筆二」的「遺」字意思,考生多會錯解為「遺失」而失分,正確答案應是「贈送」。

至於以指定範文篇章擬題,佔全卷三成分數的甲部,涵蓋《出師表》、《師說》等七篇範文。佔分較多的第六至七題,要求考生根據《論仁、論孝、論君子》與《岳陽樓記》,解釋文中的古仁人「憂」與君子「不憂」對象不同。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原本佔分一成四的口試取消,各卷佔分相應調整,昨日舉行的卷一閱讀能力與卷二寫作能力,各加百分之四,佔分各增至兩成八。簡慧貞與張珉聰均認為今屆難度較低,不難取得及格。

考試及評核局指,昨有二十八名考生向公開考試資訊中心,報告因生病而不能出席考試;兩人因發燒或出現急性呼吸道感染徵狀,不獲准進入試場,另有四人因身體不適而在應考期間離場。坊間曾盛傳有針對考生的堵路行動,但考評局未接獲考生因異常情況遲到,或試場因交通情況而要延遲開考的報告。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