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疫境考驗管治真章

2020-04-28 00:00

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目前各地疫情仍有不同程度的反覆,整體疫情仍然嚴峻,大家千萬不要鬆懈。雖然本港疫情在海外輸入個案增加下曾再次惡化,但市民發揮高度的防疫意識,加上特區政府因應疫情發展有序實施防疫抗疫措施,包括限制入境和人群聚集、對潛在個案的檢測和隔離,以至追蹤及堵截傳播源頭等,有效遏制疫情擴散,亦令香港的抗疫經驗贏得到國際的肯定。

若論客觀數據,本港人口如此密集,確診宗數卻比起同處亞洲區的南韓、日本和新加坡都要低。世界衞生組織以至微軟創辦人蓋茲,都稱讚香港的疫情控制措施非常嚴謹及有效,是感染個案沒有直線上升的關鍵,着實為特區政府的表現平反。

早在疫情之初,社會在是否封關的問題上出現重大爭議,政府選擇因應客觀疫情需要,先從入境前曾到過湖北的人士入手,繼而是入境前曾到過內地的人士,再擴展到韓國、意大利等國,其後鑑於海外輸入個案上升,在三月二十五日禁止所有外國人入境及實施強制檢疫。封關決定影響深遠,香港是一個外向型的國際大都會,負責任的政府就是要平衡防疫和經濟需要,以對社會帶來最大效益的方式落實入境限制。

除了外地輸入個案,社區感染亦是各地努力防控的範疇。政府早在一月底就推行公務員在家工作,以及停學等措施,醫生及專家亦一直強調市民外出必須佩戴口罩,令疫情於爆發初期受控。同樣在疫情早期被國際稱讚防控措施有效、但未有實施社交距離限制的新加坡,由四月初開始出現大規模社區感染個案,確診個案急增後,才實施「封城」措施,停止學校和所有非必要的商業活動,並強制民眾外出必須佩戴口罩。現在回看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手法,似乎還是早着先機做好社交距離,可令疫情較快受控。

在政府措施準確到位,加上全民高度防疫,香港在防疫抗疫戰上打出了漂亮一仗。然而,現在放於特區政府眼前的另一份考卷,是在繼續與民抗疫,防止出現新一波疫情爆發的同時,為往後的經濟發展籌謀,包括訂下復工、復市和復產計畫,務求令商業活動早日回復正常,將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盡量減少。另外,政府最近推出新一輪的抗疫防疫基金措施,涉及一千三百七十五億元,支援更多受疫情影響的行業,亦為企業提供工資補貼,對保就業、穩經濟有正面作用。措施原意良好,但亦要完善執行細節,方能發揮效用。例如當局推行一連串惠及中小企的措施,部分企業反映因申請需時較長,所需文件繁多,變相阻礙有關計畫發揮全部效用。而防疫抗疫基金給予受疫情影響行業的現金資助,亦應盡快批出,讓處於水深火熱的企業盡快得到援助。

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往後的經濟模式轉變更備受關注。例如,全球製造業供應鏈在疫情期間出現中斷,不少分析認為未來的生產供應鏈勢必重塑,中國在未來仍然會是製造業大國,很多企業還是會在內地進行生產,但同時亦會考慮印度、東南亞和東歐等地,甚或將產能搬回到自己國家。長遠而言,面對全球經濟模式的轉變,政府應思考如何協助企業做好準備,包括協助企業增值及轉型,保持香港在國際間的競爭力。

李民斌(全國政協委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