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新中史課本搶攻市場 大增互動教學元素
2020-04-20 00:00
本報收集四家出版社,合共六套新版中史教科書樣本,書商均致力開發電子教學資源作為配套,比如雅集出版社的《新編中國史旅程》,書中除了連結互動地圖,介紹人物生平、相關成語及名勝的二維碼外,亦製作大量的多媒體教材,包括VR導覽敦煌石窟等史迹,把唐代女俑、平遙城牆掃描為虛擬立體模型,並以「翻轉課堂」名義製作大量短片與動畫,標榜由動畫配音員、前新聞主播聲音導航。
齡記出版的《新探索中國史》及《亮點中國史》,則運用AR技術,師生下載指定應用程式,掃描特定插圖,便會出現解說影片,以至隋代倉窖、長平之戰等復原圖,並標榜由本地網絡製作人創作短片,以生動有趣方式趣學中史。為了吸引學生,不少教科書仿照日本的歷史叢書,以跨頁插圖方式呈現戰場、街道等歷史面貌,更刻意以漫畫手法描繪歷史人物,其中現代教育研究社的《現代智趣中國歷史》與《現代初中中國歷史》,更採用接近繪本的畫風,緩減歷史的沉重感。
基督教女青年會丘佐榮中學中史科主任尹紹賢,近年着力自行開發電子教材。他認為出版社「以量取勝」開發大量輔助教材競逐市場,對教師是好事,「尤其中史科不少兼教老師,現在有『現成』電子教材,是把原來複雜的事情變得普及。」他認為教師宜把課本提供的電子教材,視為教學示範或點子,如書商利用雲端分享工具Padlet,協助學生畫「腦圖」在中學界較為少見,「這能帶領不熟悉電子教學的教師逐步嘗試。」
雖然「現成」教材繁多,但尹紹賢認為前線教師不應「即食」,而忽略校本需要與限制,「有書商的AR文物活動是搭配3D打印,學校卻不一定有硬件配套。」他又指,新書雖有大量二維碼,但不代表學生因此收看短片或網站自學,「教師要有跟進,比如有機會讓學生討論互動,讓他們有共鳴或辯論,才能鼓勵自主學習。」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