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赤預測近千四億 料未來五年續見紅

2020-02-27 00:00

(星島日報報道)二〇一九/二〇年度特區政府帳目見紅,錄得三百七十八億赤字,未來五年預測仍是赤字,今次《預算案》大灑一千二百億元,更令下年度赤字增至一千三百九十一億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重申,一次性紓緩措施不會構成長遠財政承擔,若剔除相關措施,赤字實為五百九十億元。財赤主因是政府收入未能追上急劇增加的開支,尤其經常開支由回歸以來的一千五百億元升至今個年度的四千四百億元。政府中期測算到二〇二四至二五年可回復收支平衡,未來開源節流不排除調整稅率及縮減一次性寬免措施規模。

香港十五年來首度出現財赤,錄得三百七十八億赤字。去年度經修訂預算,全年總收入為五千六百七十三億元,開支為六千一百七十四億元,收入較原來預算少五百八十八億元,原因是利得稅、薪俸稅及印花稅的收入比原來預算少。另外,政府開支則較原來預算多三十六億元,是由於成立了防疫抗疫基金,而同時工務工程支出較原來預算減少。

《預算案》預測,下年度財赤達一千三百九十一億元,為歷來最高,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四點八。政府解釋,赤字主要成因是政府收入未能追上開支的急劇增加,當中尤以經常開支增幅速度驚人。回歸以來,經常開支由一九九七/九八年度的一千五百億元,急升至二〇一九/二〇年度的四千四百億元,二〇二〇/二一年度的經常開支更達到近五千億元。

現時本港財政儲備約為一萬一千億元,但一次性特殊措施及持續增加開支會消耗財政儲備。以二〇二〇/二一年度為例,儲備由年初相等於二十二個月的政府開支,一年間降至十六個月的九千九百四十億,到二四/二五年,更只有九千三百七十一億。

被問到為何出現赤字仍大規模「派錢」,政府又會否擔心數字影響國際機構對本港的評級?陳茂波表示,下年度赤字的組成,是與超過一千二百億元的現金發放計畫及其他一次性紓緩措施有關,這些措施對香港不會構成長遠財政承擔。若將一次性紓緩措施剔除,並扣除發行綠色債券所得的一百九十五億元,以及從房屋儲備金回撥的二百二十億元,實際赤字約為五百九十億元,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二。他說,當局會向評級機構解釋,而且機構不止觀察香港數字,仍會深入了解本港經濟及社會情況。

面對財赤,陳茂波指政府將研究開源節流措施。在增加收入上,會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科研發展,今次《預算案》便有於金融服務業及創新科技增加相關撥款和舉措,另外又不排除需要調整稅率及開徵新稅制。降低開支增長方面,他指過去十多年來,政府都有推出不同的一次性紓緩措施,如綜援「雙糧」、差餉、稅項減免等,有需要時可能要逐步縮減這些一次性寬免措施的規模。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表示,認為港府今年有赤字只因有大量利民措施,認為未來數年在資金、股票增長的情況下,港府可回復早年般出現結構性盈餘,不太可能出現赤字。他又笑言港府以往的盈餘有數百億甚至千億,故陳茂波昨日提到未來數年或許有的百多億赤字,不難轉虧為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