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教局支援逾百學校 助非華語生學中文
2020-02-03 00:00
上學年共有二萬八千七百一十一名非華語學童,就讀本港主流及特殊學校,當中逾千人有特殊教育需要。為加強對非華語學童的支援,幫助他們適應教育體系及學好中文,教育局五年前落實「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為取錄較少非華語學童學校,即少於十人及六人的主流及特殊學校,提供每年五萬元額外資助,下學年起資助將優化為兩個層級,款項提高至十五萬元及三十萬元。
當局每年為取錄非華語學童的學校,提供校本專業支援服務,今學年共一百四十六所學校接受支援。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吳加聲強調,不管取錄多少名非華語學童,學校均可按校情及學生學習需要提出申請,當局專業人員與受委託專上院校會定期到校,協助學校以「學習架構」為骨幹,因應校情制定獨特的教學方案、教材、舉辦學習活動等。
對於有意見指「學習架構」對非華語學童過於艱深,對教師制定教學方針來說卻過於空泛,吳加聲則認為,正如港人移民海外後,要學會與當地人同等程度的英語般,要求移居本港的非華語學童學會與主流同等程度的中文,屬理所當然,「在校時期減低中文程度,只是把困難延後至投身社會,而曾接受校本支援的前線教師,普遍認為支援有助提高對學習架構的認識,更有效教授學生中文。」
位於青衣的青衣商會小學,全校有三百多名學生,當中約三成為非華語生,來自巴基斯坦、泰國、意大利等國家,為增加對非華語生的支援,參與校本支援服務,除了聘用巴基斯坦籍教師為外籍英語教師外,又利用當局撥款聘請兩名巴籍教學助理,協助與家長溝通;校方亦鼓勵教師,每年至少參加兩個教師專業培訓,了解非華語生需要及提升授課技巧。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