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海堤」證成效 三個月新增11生物
2019-12-21 00:00
政府早前委託港大生物科學學院進行為期兩年的項目,團隊數月前起,在屯門、馬料水及西貢進行生態海岸線實地試驗,透過在岸邊擺放生態磚、生態海牆和蠔殼籃等,研究能否將生態組件加入現有海堤,增加環境的生物多樣性。
試驗項目已進行數個月,團隊初步發現馬料水的實驗情況正面。港大生物科學學院教授梁美儀說:「實驗進行三個月後,已發現十一種生物,包括海藻、珊瑚藻和不同類型的螺等等,原本的海牆沒有這些生物。」
他表示,傳統放於人工海岸的水泥物較呈鹼性,以保護內在的鋼筋,惟鹼性及光滑的特性不利生物生長,致生物多樣性偏低;而且夏天時牆面溫度高於四十五度,海洋生物因暴曬死亡。
相反,生態組件的水泥為特製生態混凝土,經碳化使表面變粗糙,並可製成立方體、磚型或板塊型,即生態磚、生態海牆等,放置於岸邊。他解釋:「生態組件模仿天然岩岸生境,當中有隙縫、不平滑表面和儲水遮蔭之處,可供海洋生物依附居住,從而可長出藻類、細菌和真菌,可成為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糧。」
港大曾做過研究,發現天然岩岸有較好的生物多樣性,也有較多本地物種的生物。相反,人工海堤有較多外來物種,這些物種能夠在不同環境生存和繁殖,牠們有機會淘汰本地品種。梁說:「成功的生態海堤能夠有助減少外來物種的數量及其負面影響。」他指,生態海堤能阻擋海浪,防止水浸,避免水土流失,亦可孕育動植物,增加海洋的生物多樣性和生境聯繫性,從而防止外來物種入侵。
但沙田區候任區議員陳珮明認為,應對比未人工化的海岸,以確認原生海洋生物回歸同樣地點,亦擔心政府會以研究結果作填海理據。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