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積極收地建屋 目標高達數百公頃

2019-10-16 00:00

林鄭月娥表示,今年《施政報告》會比較聚焦土地及房屋問題。
林鄭月娥表示,今年《施政報告》會比較聚焦土地及房屋問題。

(星島日報報道)在反修例騷亂籠罩下,特首林鄭月娥今天將會宣讀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並以土地房屋政策作為重點。據悉,為增加房屋供應,將善用新界閒置土地,《施政報告》將會表明,政府會更進取地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建屋,目標達到數百公頃。政府亦會為處於不同置業階梯的巿民提供針對性協助措施,希望做到「人人有份」;包括為非公屋低收入人士提供生活津貼;同時亦會提出措施協助首次置業人士,解決首期不足的問題,協助他們「上車」,據悉按揭證券公司會推出優化措施作配合。

林鄭月娥昨日在出席行會前見傳媒時表示,今年《施政報告》會比較聚焦土地及房屋問題。她稱有決心及會盡最大努力進入立法會完成發表《施政報告》,並指這份《施政報告》是在非常困難的環境下編制,希望得到議員支持,封面會繼續選用其喜愛的天藍色,希望香港能夠很快雨過天青,能夠重新出發。

本港樓價高企、房屋供應不足,成為困擾巿民的最大問題。港府消息透露,林鄭月娥在今天發表的《施政報告》,將會明確提出,政府會更進取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新界閒置土地,以增加房屋供應。據悉,政府的收地目標達數百公頃,希望能紓緩土地不足問題。至於限制外地人買樓的措施,消息人士表示,林鄭曾認真考慮,最終認為效用不大,而且擔心影響香港自由開放城巿的美譽,最終未有接納。

消息人士表示,今天發表的《施政報告》,更會針對置業階梯上的不同人士推出措施,希望做到「人人有份」。針對未能入住公屋、又未有領取綜援的低收入人士,當局擬向他們提供相當「生活津貼」;有關資助資格除了非公屋、非綜援外,入息限額與關愛基金的N無資格相近,即一人住戶約一萬四千元至四人住戶三萬二千元不等,略高於公屋入息限額,但五至六人家庭的入息限額則與公屋申請入息限額是一致。當局同時打算採納部分政黨的建議,每三年興建一萬個過渡性房屋,以改善低收入劏房戶居住環境。

對於公屋住戶,當局除了興建「綠置居」供公屋住戶購買外,又打算推出「小租置」計畫,加快出售現有三十九條租置屋邨內約四萬多個未被租戶購買的單位,將會推出折扣措施吸引及方便他們購買。

對於合資格購買居屋人士,政府打算大幅增加「白居二」計畫的配額,讓合乎申請居屋資格的人士,可以透過在居屋第二市場購入未補價的單位置業。現時「白居二」計畫每年名額是三千個,當局相信有關計畫能協助白表巿民置業,亦加快居屋的流轉。

據了解,當局亦打算增建首置盤,協助較高收入人士「上車」。此外,針對目前按揭成數過低,令不少有能力供樓的高收入人士因為首期不足而無法上車,當局打算另外推出措施,協助解決首期不足的問題,方便他們在私人市場置業,按揭證券公司料會就此推出優化措施。

林鄭月娥昨天又表示,今年的《施政報告》採取了一個新的做法,除了《施政報告》之外,亦新增附編文件,回顧她自二〇一七年上任後的工作進度,香港現時各方面挑戰,以及往後工作的新措施。

立法會外圍已加設巨型水馬。
立法會外圍已加設巨型水馬。
《施政報告》表明會更進取地收地建屋。
《施政報告》表明會更進取地收地建屋。

當局將增建首置盤,助較高收入人士「上車」。
當局將增建首置盤,助較高收入人士「上車」。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