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轉制觸礁反思未來 蘇英麟:港華挑戰仍在

2019-08-13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華仁書院將迎來百年校慶,本月退休的校長蘇英麟接受本報專訪,提到轉制直資辦學計畫雖然觸礁,但他認為過程中重新匯聚持份者,反思華仁的未來,同時讓社會與政府當局思考教育制度,仍帶來正面價值。蘇英麟坦言,諮詢過程提出的挑戰仍在,「只要願意去想,一定有辦法解決。」

出任港華校長六年的蘇英麟,本月退休卸任。任內最矚目的,可說是前年帶領港華申請轉制直資,經過多輪諮詢,最終未獲教育局批准。蘇英麟坦言,當時感到失落及難受,「經過幾日沉澱,回頭看整個過程,即使結果如此,也絕非浪費,反而彰顯到一些價值與意義。」他解釋,不同持份者在諮詢過程中坦率,透明度高,無論正反理據均是「講得明明白白」,亦重新凝聚校友,以多角度思考華仁以至香港教育。

被問到轉制直資觸醮,是敗在諮詢過程未臻完善,抑或是甚囂塵上的「直資封頂」政策,蘇英麟感慨,「有些事永遠可以做得更好,但有些因素不是我們可以控制。」回顧港華轉制直資,主因是應對多項挑戰,尤其是中一適齡人口下跌,加上留給直屬小學的學額未用盡,導致學校更難維持全開英文班的達標學生比例,恐動搖全開英文班的金漆招牌。蘇英麟認為,未來幾年中一適齡人口回升,「情況暫時看來樂觀」,而當局亦表明研究教學語言「微調」政策,更大程度考慮師資能力,而非只看重收生水平,「我不敢講是因為我們,令政府思考制度有否空間鬆動,但我們學生以英文授課是沒有問題。」

提到與直屬的番禺會所華仁小學關係,蘇英麟指兩校教師與課程主任有交流,協助學生銜接,但認為華小課程只為直升華仁而度身訂造,做法未必適合,「小學有小學課程,如只為一所中學設計未必適合,況且對無意直升的畢業生也未必適合,反而更重要是學習興趣及學科能力,而不需要基本一致。」隨着華小今年遷往北角,學生結構及社經背景如何改變,他認為仍要持續觀察,而港華與九華已成立服務網絡,讓學生、校友及家長有更多機會服務社會,特別是照顧基層所需。

蘇英麟坦言,轉制直資觸礁未能爭取更多師資,但相信即使維持補助學校的資助模式,教師亦會「願意多行一步」,盡力照顧學生需求,「只要願意去想,一定有辦法解決。」提到最不捨得,他坦言是港華師生表現的團隊精神,學生即使對社會爭議有感受,亦會主動向他坦承相告,「我從不低估學生,但有時驚喜的是他們表現是講道理,思量自己行動有否作用之餘,更考慮對學校有否影響。」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