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點評】非華語生淺學中史 課綱須有配套
2019-07-22 00:00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今學年起列為獨立必修科,修訂的課程綱要將於明年起逐級推行。當局為非華語生而設的初中中史科調適課綱,日前正式公布,把初中課程重新分為「概覽式課題」及「重點課題」,前者將歷朝政治演變濃縮,只講歷史發展脈絡的概說,而後者更看重文化交流與香港發展。雖然調適課綱的程度較淺,但非華語生能否學得更好,還需要很多配套。
新推出的調適課綱,歷代史事在「概覽式課題」被精簡,比如本地生課綱涵蓋秦統一六國、楚漢相爭等,簡化為「秦漢兩代的政治發展概況」,同時非華語生亦不用深究五四運動、文化大革命等現代史事。釋出課節聚焦於「重點課題」內,既看重中外文化交流互動,比如兩漢通西域、石窟藝術、玄奘西行等,其餘是較貼身的「香港發展」部分。
相較於本地生課程以往略教文化史、跳教現代史,非華語生的課程剪裁更複雜,如今調適課綱有助糾正,尤其要求非華語生需要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特色,有較概括的認識,從而勾畫基本要求,繼而以歷朝中外文化交流切入,拉近他們的投入感,亦是由淺入深地建構歷史知識,同時與本地生使用課綱所強調的點線面,確是異曲同功。
不過,調適課綱要落實卻是另一回事,既因坊間沒有非華語生所用的教科書,絕大部分教師需要自編教材,同時各校本身的教學法需要調整,均需要投放相當資源配合。觀乎當局提供的調適課程教材套,明年九月始逐級完成,為教師而設的課程規劃、教材設計工作坊亦待明年始展開,時間相當緊逼。刻下前線教師只能參考調適課綱自行試教,了解非華語生能否應付。
非華語生通過初中中史科,淺白地認識源遠流長的中國歷史,值得肯定,但非華語生無論學習差異,以至文化差異相當大,如何因材施教,對前線教師及教育局均有挑戰。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