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水域發現22新珊瑚魚 瀕危蘇眉絕迹十年再現

2019-06-27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水域海洋生物豐富,有海洋保育組織自二〇一四年在香港東面海底進行調查,昨日公布民間首個香港魚類品種調查,成功記錄近四百個魚類品種,發現有二十二種本港未有文獻記錄的珊瑚魚,有在港水域絕迹十多年的瀕危蘇眉,另外有三種為今年本港首次發現的魚類,包括長崎雀鯛、綠鰭海豬魚及胸斑海豬魚。團體又在網上設立本港珊瑚魚資料庫供市民查閱,同時促請當局在東坪洲、果州及火石洲設立海洋保護區。

國際海洋保育組織BLOOM香港,五年前開始進行「114°E香港珊瑚魚調查計畫」,與百多名義工在香港東邊水域五十個潛水地點,如橋咀島、牛尾島等,進行超過二千九百小時調查。

BLOOM香港海洋保育項目總幹事佘國豪表示,對比文獻和政府資料後,發現有二十二種本港未有文獻記錄的魚類,其中三種為本港首次發現的珊瑚魚品種,包括長崎雀鯛、綠鰭海豬魚及胸斑海豬魚。團隊又發現包括蘇眉、香港紅斑、大海馬等在本港甚為罕見的魚類品種,「蘇眉為瀕危物種,根據記錄,上次於香港水域發現蘇眉已是至少十年前,反映香港水域有生態價值,使瀕危物種能夠繼續在此生存。」大海馬則為易危物種,前年在香港海底找到數隻大海馬。

作為民間首個香港魚類品種調查,佘國豪指有助當局及保育團體評估沿岸發展項目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同時為科學及學術研究提供基礎資料。他表示香港只有少於百分之五的水域為海洋保護區,當中包括海岸公園和完全禁止捕魚區,「香港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簽約成員,有義務按規定制定更多海洋保護區,建議可在東坪洲、果州及火石洲,這些魚類物種較多的地方設立海洋保護區。」他又希望長遠可研究氣候變化及海水溫度上升會否改變魚類出沒地點。

該團體整合調查所得的數據及資料,推出全港首個網上珊瑚魚資料庫,並以香港的經緯度取名「114°E香港珊瑚魚調查網站」。網站記錄了合共接近四百個珊瑚魚品種的資訊及實照,市民可學習如何分辨魚類品種,並以顏色搜尋魚類,網站亦介紹香港潛水地點。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