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望有較穩定營商環境

2019-06-23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會長巢國明表示,近日的示威行動令部分海外商家擔憂,甚或拒絕來港洽談業務,一般市民亦需承擔示威行動的相關社會成本,期望政府能多做游說功夫,重建香港形象。中華廠商聯合會行政總裁楊立門指,商界希望有一個比較穩定的營商環境,盼紛爭快平靜下來,惟他預計未來政府施政困難,社會應給予政府機會處理民生工作。

《逃犯條例》修例爭議持續發酵,巢國明昨在電台節目上表示,近日多場大型示威行動,影響灣仔會展一帶交通,令不少海外商家擔憂本港營商環境,甚至拒絕來港洽談業務。他續指,示威行動引起的成本亦非只影響商界,一般市民亦需承擔相關成本,「少了人來香港,是否對香港的經濟有影響呢?」

巢國明說,不少年輕人參與示威,認為政府應深思幫助年輕人的政策是否到位,以回應年輕人的訴求,而政府未來宜多向國際社會解釋,及於《施政報告》提出措施,加強改善營商環境,重建香港形象。

同場的楊立門表示,收到有海外商家反映憂慮,希望任何示威活動均以不影響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的前提下進行,以維持比較穩定的營商環境。他期望政府盡快回應訴求,避免年輕人往後繼續以游擊式對抗,讓事件盡快告一段落。

楊立門是前高官,他分析修例爭議發展至今,民意倒向已是不可逆轉,相信未來政府施政愈見困難,擔心一些便利經濟的措施會因而難以實施,「議會及地方層面沒了支持,政府未來只會舉步維艱」。他建議,政府未來應因根據民意,重新審視推出政策的先後次序,社會亦應給予政府機會去做民生有關的工作。

提到中美貿易戰持續,中美領導人本周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會面。楊立門形容這不止是一場貿易談判,屬兩國國力之爭,料均不會輕易讓步,「希望是有很大希望,但預期會議不是解決得到」。他指商界在貿易戰之下很被動,但認為事情未必沒有轉機,因美國十分依賴中國的入口貨,故加徵關稅帶來的成本,始終會轉嫁至其消費者身上,最終或會在美國社會有所反彈。

自由黨立法會議員鍾國斌期望峰會助兩國元首「大家互相讓一讓,希望有一個好的結果出來」,由於中美摩擦已非只限於貿易,發展至科技戰甚至金融戰,相信即使達成貿易協議,未來營商環境不明朗因素仍有很大風險。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