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保滙豐不在港回購 業界倡庫存股看齊國際
2019-05-20 00:00
中國平安早前公布將在未來一年內斥資最多100億元從公開市場購入股份,但回購並不包括本港上市的H股,平保首席財務官姚波解釋,由於中國去年修訂回購股份用途和註銷時間的法例,令市場操作更靈活,而本港所回購的股份,用途和註銷時間的規定較為嚴謹,故先在A股回購,日後再研究回購港股。
本港兩大英資銀行渣打及滙控均有回購計畫,但都只在倫敦進行,因為英國容許回購股份作「庫存股」,不用即時註銷,公司可在股市低迷時回購支持股價,待日後市道好轉股價回升時配售出去。
「庫存股」不分享派息,亦沒有投票權,可是,香港沒有「庫存股」制度,公司回購後要把股份註銷,令公司股本及規模縮細,不利發展,對本港上市公司回購帶來制約。
對於本港應否設立「庫存股」制度,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會計學高級講師李兆波直言持中性態度。他解釋,設立「庫存股」制度的最大方便,是容許公司在其財務報表上,更彈性地處理利潤及財務比率等問題,很多本地公司利用回購減少資本,從而提升每股盈利。一旦本港設立「庫存股」制度,現時的會計準則需要更改,如回購所釋放的利潤應如何計算,公司財務報表應如何反映公司真實狀況等,均需從長計議。
如要推行「庫存股」制度,李兆波認為,香港應規定回購上限為10%,雖然美國市場容許回購佔比高達50%,但容易被公司「玩弄財技」,認為不可取。
由於現時國際上多個地區均設有「庫存股」,李兆波認為,現時是適合時機檢討本港回購制度,相信長遠對本港市場有正面效益。不過,他強調兩點,一是修例繁複,監管當局需諮詢市場;二是監管當局一定要加強披露要求及投資者教育,如損益表中應分別列出在「庫存股」制度下,公司出售「庫存股」所得的利潤,讓投資者清楚了解構成公司利潤的具體內容是甚麼。
香港投資者學會會長譚紹興認為,現時並無逼切性修改制度,對散戶來說,他相信會傾向支持派息,多於期望公司透過回購來提升價值,但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因歐美主要市場均有此制度,在與國際看齊的層面來說,設立「庫存股」屬好事。對於持有港股的機構投資者,由於派息屬全球性徵稅的項目,相信回購股份會更獲他們支持。
證監會回應本報查詢指,現時沒有檢討回購制度的計畫,但會保持開放態度,繼續聆聽業界意見。港交所回應指,不評論有關制度,但會不時因應市場發展而檢討上市規則。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