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八達通】新年開心逗利是 理財教育好時機

2019-02-12 00:00

今天是大年初八,是Elsie在豬年首次跟大家見面,先跟家長拜年,祝大家新春快樂,諸事順利,子女健康精靈。新年期間,小朋友最開心的,除了吃不同的賀年糖果外,莫過於「逗利是」,因為利是錢可能是小朋友全年最大的「收入來源」,所以新年也是學習理財的契機。Elsie問過兩位理財教育專家,他們指家長通過教子女處理利是錢,除了是理財教育,也可教他們理性消費,對日後成長有很大幫助。

常到學校舉行理財講座的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主任陳福龍同Elsie講,相對上一輩家長,這年代的家長對子女處理利是錢的方法較開通,讓小朋友有更大自主性,因此更需要理財教育,其中小學生和中學生的教導方法略有不同。

「如子女仍就讀小學,收到利是錢後,家長可替他們開兒童儲蓄戶口,不是因為有利息,而是培養他們儲蓄觀念。」陳Sir強調,兒童戶口一定要有「簿仔」,不要只收電子月結單,讓孩子可以拿起存摺,「擁有」的感覺會較實在。

為鼓勵子女儲蓄,陳Sir認為有能力的家長,可給子女存入的利是錢金額「加碼」,例如子女存五百元利是錢,家長可同樣存五百元,表示獎勵和欣賞子女的儲蓄行為,從中教導他們,儲蓄是為應付將來不時之需,加強他們儲蓄的觀念。

至於儲多少利是錢呢?陳Sir就認為可把利是錢的作儲蓄,三成用作日常生活開支或娛樂,兩成則用來捐款,幫助有需要的本地或海外慈善團體,小朋友從中可認識世界,學懂感恩。

值得注意的是,當子女自由使用三成利是錢時,正是家長教理財的時機。陳Sir舉例,有些小朋友或會用利是錢買零食,在購買的過程中,可以學習計數,甚至「格價」。「平時在家的零食似是任食,但小朋友要真正付錢買,他們才會明白錢的價值,用完就無。有小朋友會因為用多了錢而覺得『肉痛』,連零食也買少了。」

中學生方面,陳Sir指利是錢的用途應差不多,只是比例可能不同。他說近年有些中學生把利是錢用來買股票和投資,但他個人認為則不適合。「投資始終有風險,這不是學校的模擬投資,而是真的有機會輸錢。」他指家長應要指導子女如何處理利是錢或零用錢,避免他們行錯路。「接觸過很多成年人負債的個案,發現他們小時候,家長沒教他們理財,或教錯方法。」

陳Sir認為正值青少年的子女,他們未必用利是錢買文具,而是價值較高的電話,或買新衣。如子女想換電話,家長就應了解他們的動機及預算,若利是錢不夠,可為他們定下儲蓄的短期目標。「但若子女只想換新型號,例如擁有的是第九代電話,卻想換第十代,就要跟他們傾談,了解是否需要,因為用電話不是要競賽。」不過,如子女想儲錢去參加交流團,家長不妨多支持。

陳Sir補充,家長應教子女利是錢是可以用,但要用得有意思。他指有些家長會堅持子女把利是錢全部儲起,卻不教他們如何理財,或購物時要貨比三家,這只會讓子女變成守財奴,或沒有金錢意識,「買東西是可以,但要明白哪些是『需要』,哪些是『想要』,以及要懂得處理無用的東西。」

至於曾獲首屆卓越企業及理財教育教師獎,現時為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德育及公民教育主任的馮漢賢,就認為家長教子女處理利是錢的過程中,不僅是培養正確理財態度,從更闊的層面來說,有助他們建立良好價值觀,例如計畫感恩、負責任、理性和自律等。

馮Sir指家長可鼓勵子女把利是錢分成兩份,一份儲蓄,一份使用,但比例沒有特定限制。「小學生可用兩成,儲八成;中學生則各一半。」他指農曆新年是家長教理財的時機,對小朋友來說,利是錢是不勞而獲的收入,未必會珍惜,有時沒有「格價」就付款,很快就花光,家長要多提點。

今年是豬年,豬仔錢罌變成大熱產品,不少家長可能會買一個給子女儲錢。馮Sir就認為,利是錢的數目較大,存入銀行可以滾存利息,但平日的「碎銀」不妨用錢罌儲起,一年後再打開,看看儲了多少錢,教導子女積少成多的概念。

教子女理財,家長也要以身作則,若父母都胡亂花費,或事事以物質作獎勵,相信子女的理財態度都有偏差。新年新開始,家長不妨教子女如何理財,這絕對是終生受用的課題。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