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嶺海 藝管職場紀聞 藝術行政新時代

2025-03-20 00:00

鍾嶺海 藝管職場紀聞 藝術行政新時代
鍾嶺海 藝管職場紀聞 藝術行政新時代

【從HKAAA看藝術管理歷史系列】

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下簡稱3A會)在過去四十年的成長,見證了香港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在文化藝術方面的篷勃發展。

我在1974年出任香港大會堂助理經理。當時演藝場館少,大會堂的各類設施使用率極高,每個月都要推掉大量租用申請。以當時香港人口四百多萬來說,文化設施實在貧乏得很。遠遠未能滿足當時民間大量從內地和台灣移居香港的文化人、 本地留學海外回港的藝術家,以及廣大市民對文化生活的渴求。

上世紀70年代中,鍾嶺海擔任香港大會堂助理經理,圖為當時的職員證。
上世紀70年代中,鍾嶺海擔任香港大會堂助理經理,圖為當時的職員證。
與劇壇教父鍾景輝(左)攝於2010年劇協25周年晚會。香港戲劇界近年發展蓬勃,培育了大量藝術行政人才。
與劇壇教父鍾景輝(左)攝於2010年劇協25周年晚會。香港戲劇界近年發展蓬勃,培育了大量藝術行政人才。

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即「九七」前約20年,情況才出現重大轉變:在尖沙咀興建大型文化中心、並在各新市鎮興建大會堂的政策出爐、多個專業藝團相繼成立,並籌建演藝學院、成立演藝發展局等。

隨着文化設施增加和專業藝團的紛紛成立,藝術行政人員隊伍也不斷壯大和專業化。3A會在這過程中擔當了重要角色,凝聚業界人士、提升專業水平、促進各方交流,貢献良多。

藝術行政人員是每個藝文機構內部三條支柱之一(另外兩條是董事局和藝術團隊),他們需擁有全面的管理技能,包括人事、財務、場地、法律、籌款、說客……更要有政治觸覺、科技視野,革新胸襟!

粵港澳三地政府於2009年聯手成功申報,粵劇入選為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粵劇發展注入強心針。照片攝於在香港的慶祝晚會。
粵港澳三地政府於2009年聯手成功申報,粵劇入選為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粵劇發展注入強心針。照片攝於在香港的慶祝晚會。
荃灣大會堂1980年初啟用,電視台刊物出版專題報道,相中蔡淑娟時為新界規劃和荃灣藝術節經理 ,鍾嶺海為首任荃灣大會堂經理。
荃灣大會堂1980年初啟用,電視台刊物出版專題報道,相中蔡淑娟時為新界規劃和荃灣藝術節經理 ,鍾嶺海為首任荃灣大會堂經理。
1992年姬鵬飛和魯平參觀香港文化中心。
1992年姬鵬飛和魯平參觀香港文化中心。
2002年香港中樂團、話劇團和舞蹈團,脫離政府架構,成立有限公司。圖為中樂團董事局合照。
2002年香港中樂團、話劇團和舞蹈團,脫離政府架構,成立有限公司。圖為中樂團董事局合照。
鍾嶺海在2010年推動每年舉辦中國戲曲節,期望香港成為全國各地劇種匯聚演出的中心。
鍾嶺海在2010年推動每年舉辦中國戲曲節,期望香港成為全國各地劇種匯聚演出的中心。

他們獨特的專業背景,必能帶領所屬机構,迎接我們現在面對的新形勢和挑戰。這些新形勢,包括科技發展對文化藝術生態所產生的影響。另外中央政府在國家層面的長遠規劃部署,香港須作出配合,文化藝術方面便有「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發展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大灣區的進一步融合,區內文化藝術界的多方合作、交流、競爭、人才觀眾資金互通,將成為常態。身處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環境,藝術行政人員還肩負着新時代的任務:

(1) 須加深認識國家憲法,基本法和港區國安法,充分了解在一國兩制下的權利和責任,擔當機構的把關者,適時提醒紅線所在,讓文化藝術建設能平穩蓬勃發展。

(2) 帶領機構做好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機構管治)的工作,堅持機構的財政制度紀律和責任道德,建立正向企業文化。   

在40周年誌慶的日子,我祝願香港藝術工作人員協會,在未來歲月,站高望遠、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發揮橋樑和聯繫系人角色,協助本地和內地藝術行政人員,走上國際舞台,與各國同行多作交流、促進了解,為香港和國家作出貢献。

文:鍾嶺海 圖:作者提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本網站正使用 Cookie

我們使用 Cookie 改善網站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 政策。 Cookie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