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氣|便秘易引發患疝氣?嚴重恐腸道壞死 醫生拆解症狀/成因/治療方法
2023-12-21 00:00
提起「疝氣」(俗稱「小腸氣」),許多人都以為是男士的「專利」,但其實女士、長者及嬰兒也有機會患上小腸氣。由於小腸氣的徵狀不明顯,早期未必容易察覺情況,但當腸壁內的缺口漸大,咳嗽、大笑、提重物、舉重等動作就會令腹部受壓,患者便會感到腹股溝有腫塊突出。如忽略其嚴重性,延醫診治,分分鐘會造成小腸梗阻,或引起嚴重併發症如腸道壞死、腹膜炎等。
小腸氣分4大類 4部位亦有腫塊
如不想受小腸氣問題困擾,就必先了解其分類及症狀。所謂疝氣(亦稱為「小腸氣」),是指腹股溝位置中的管道未有正常閉合,以致體內的組織或器官(通常是腸道)從腹腔壁薄弱的地方突出,在腹部或腹股溝形成腫塊。疝氣一般分4個類型,通常根據腫塊出現的不同位置而歸類。
- 腹股溝疝氣:發生在腹股溝位置。
- 股疝氣:發生於大腿與腹部相接處。
- 臍疝氣:發生於肚臍附近,導至肚臍突出。
- 切口疝氣:發生於以前外科手術切口或疤痕部位。
小腸氣3大成因 便秘也會引發疝氣?
小腸氣是任何年齡人士都有機患上的疾病,但由於男性的腹股溝位置有一條先天性管道未閉合,所以患上小腸氣的機率高達27%,比起女性的3%患病機率高出數倍。至於長者因身體組織機能退化,也屬高危一族,較易患上小腸氣。
導致小腸氣出現的成因有多種:
- 腹腔壁薄弱:當腹腔內壓力増加,如慢性咳嗽、便秘、小便困難及長期提取重物,就有機會在腹股溝、臍周圍或手術切口形成疝氣。
- 進行劇烈運動:例如舉重、扒龍舟等,都有機會因用力過猛而導致腹腔壓力過大,令肌肉鬆弛,讓小腸穿過肌肉的缺口突出。
- 年齡增長:腹壁肌肉漸趨弱化,令腹壁產生缺口,導致器官向外擠壓,也會引致小腸氣出現。
小腸氣延誤診治 嚴重恐腸道壞死
小腸氣的病徵取決於其嚴重程度和位置,病情輕微者在站立或咳嗽時,皮下會突出一團軟組織,大多在腹股溝、肚臍周邊或以往之手術切口位置。常見病微包括:
- 腹部或腹股溝出現腫塊或隆起,在站立時出現,躺下時則消失。
- 病人時常感到疼痛或不適,在搬運重物、咳嗽或用力時疼痛感增加。
- 腫塊附近有沉重、拉扯的感覺。
若懷疑自己患上疝氣,建議立即求診。因為患上此病之後,不但會感到腹部不適,當長期站立或工作時,突出的腸臟會越來越難縮回去腹腔,被勒住的小腸氣會令病人持續性痛楚,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若延誤診治,小腸氣會變得越來越大、無法復位,有機會卡住小腸,造成小腸梗阻,甚至引起嚴重併發症,例如腸道壞死、腹膜炎等。
如何治療小腸氣?微創手術恢復快?
要解決疝氣引致的問題,須要採取外科疝氣修補手術。過去比較常用傳統開刀疝氣修補手術,外科手術醫生會在患者的疝氣部位皮膚上作一個5至10cm的切口進行修補,但現在已經可以採用微創手術方式——腹腔鏡完成手術。
現時坊間有不少專業的日間手術中心提供此服務,費用視乎手術種類及複雜度而定。不少日間手術中心設有套餐式收費,項目及價錢一目了然,為消費者提供透明與清晰的收費項目,報告由主診醫生親自講解,清楚直接。
所謂微創疝氣修補術,是指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
- 微創手術過程:外科手術醫生只須透過在肚臍上的1個1cm切口,以及2個於下腹的半cm穿刺孔,便能完成疝氣修補。
- 微創方式治療的優點:能減少手術帶來的創傷及痛楚,微創手術會帶來數個細小的傷口,但相較於剖腹手術,微創手術後傷口受感染的機會較低,且由於傷口較細,故痛楚較輕微,有助於病人盡快康復。
小腸氣有復發風險 醫生教5招預防
至於小腸氣的復發風險,則根據手術類型而異。傳統的疝氣修補術復發率可達5%,疝氣補片無張力修補術復發率為1%,而疝氣腹腔鏡修補術更可低至0.2%。建議患者先諮詢醫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治療方案。預防小腸氣貼士如下:
- 進行舉重、負重訓練等運動時,宜跟隨教練指引,循序漸進、量力而為,避免過度用力,令腹腔壓力過大。
- 多吃蔬果和多喝水,保持大便暢通。
- 避免或小心提起重物。
- 控制體重,預防肥胖。
- 若有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等問題,盡快求醫及控制症狀。
撰文:香港專科外科醫生 劉卓靈
澳洲昆士蘭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昆士蘭大學哲學碩士(外科)
澳洲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
延伸閱讀:腸道阻塞恐壞死 出現6症狀要小心
延伸閱讀:小腸腫瘤恐變腺癌 小心6大症狀
相關文章: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內容,請立即瀏覽「區區有申訴」活動專頁,https://bit.ly/41hgS9E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