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濠江|依據文獻和考古發現 破解澳門千年歷史

2023-11-28 00:00

濠江海角故事

在路環島九澳灣曾發現一幅石刻岩畫,為舟楫圖騰,此為岩畫拓印圖案。
在路環島九澳灣曾發現一幅石刻岩畫,為舟楫圖騰,此為岩畫拓印圖案。
澳門昔年海港情況。
澳門昔年海港情況。
澳門在16世紀開埠,但從當地出土的文物發現,可知史前時代已有先民居住及進行漁獵謀生。
澳門在16世紀開埠,但從當地出土的文物發現,可知史前時代已有先民居住及進行漁獵謀生。
船隻停泊在內港。
船隻停泊在內港。
南灣美麗景色
南灣美麗景色
澳門大炮台。
澳門大炮台。
海船模型。
海船模型。
澳門昔年海岸景色。
澳門昔年海岸景色。
澳門內港停泊不少漁船。
澳門內港停泊不少漁船。
內港一帶景觀。
內港一帶景觀。

 

 

昔日澳門風采

十九世紀後期青洲山。
十九世紀後期青洲山。
1890年市政廳大樓。
1890年市政廳大樓。
約二十世紀初,從西望洋山眺望內港。
約二十世紀初,從西望洋山眺望內港。
約二十世紀初的南灣海岸景色。
約二十世紀初的南灣海岸景色。
約二十世紀初的南灣。
約二十世紀初的南灣。
 約二十世紀初的內港海岸景色。
約二十世紀初的內港海岸景色。
 約二十世紀初的嘉思欄兵營沿岸。
約二十世紀初的嘉思欄兵營沿岸。
二十世紀中葉,遠望內港景色。
二十世紀中葉,遠望內港景色。
 1958年的亞洲汽水廠舊址。
1958年的亞洲汽水廠舊址。
二十世紀中葉的塔石一帶。
二十世紀中葉的塔石一帶。

 

古樸葡式建築

澳門旅遊景點、葡式建築嘉模聖母堂。
澳門旅遊景點、葡式建築嘉模聖母堂。
澳門葡式建築遺產:崗頂劇院。
澳門葡式建築遺產:崗頂劇院。
澳門其中一幢百年葡式建築,中央小庭院的兩棵老樟大樹好遮蔭。
澳門其中一幢百年葡式建築,中央小庭院的兩棵老樟大樹好遮蔭。
遊客在澳門葡式建築群龍環葡韻遊覽。
遊客在澳門葡式建築群龍環葡韻遊覽。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亦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亦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

 

媽祖閣見證變遷

傳說天后媽祖守護航海者多次顯靈,居民於1553年至1557年興建媽祖閣(又稱媽閣廟)紀念。
傳說天后媽祖守護航海者多次顯靈,居民於1553年至1557年興建媽祖閣(又稱媽閣廟)紀念。
媽祖閣在建築上具閩南特色,是澳門現存最古老的廟宇。
媽祖閣在建築上具閩南特色,是澳門現存最古老的廟宇。
人們抬媽祖像在活動中巡遊。
人們抬媽祖像在活動中巡遊。
澳門媽閣廟媽祖像。
澳門媽閣廟媽祖像。
在澳門媽祖閣祈願的人們點燃了大盤香。
在澳門媽祖閣祈願的人們點燃了大盤香。

 

作者為廣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長期研究澳門歷史,特別是澳門海洋史、海上航線及國際交流史。此書依據各國歷史文獻和考古發現,以海洋史的視角,揭示由史前至明末,不一樣的澳門面貌。


澳門先民 靠漁獵謀生

澳門去得多,歷史就知得很少,最多都是葡萄牙那後殖民往事,殊不知澳門可以追溯到史前,今日要帶大家睇真啲,原來「從澳門出土的文物中,曾發掘出許多新石器時代的石器、玉器,以及進行漁獵用的石網墜、夾砂陶、彩陶盆等實物。證明史前的新石器時期,地處河口灣的澳門已有先民在此居住,並以漁獵作為主要生計,從而證實澳門在史前已和海洋發生聯繫。」


重點係史前的澳門先民是靠出海謀生,不似內陸的農村種地養豬養家禽,澳門更加豪情浪漫。「澳門雖然只是一個小地方,然而在世界海洋史上,則是東亞地區不可或缺的航運樞紐和宗教、文化交流之地。」如是者,去澳門深度遊又可以不到史前古蹟一遊?這裏是路環島九澳灣,「朝南面海的山崖上的地表,曾發現一幅石刻岩畫。」畫中的主題便是舟楫,這個圖騰記載了澳門史前的海洋密碼。如果想對史前文物知多啲,最好係去澳門博物館一樓展區遊一遊。


獻龍涎香 許葡人居留

大家都知道葡萄牙人受到明朝特殊優待,可以獲准在澳門居住,你以為葡萄牙人好似英國一味靠打靠惡?不是,不說你不知,全靠一種排泄物當國寶般獻上,便取得幾百年的殖民權,咁都得?乜嘢排泄物咁犀利?原來是「龍涎香,又稱阿末香(Ambar),本是抹香鯨的排泄物,因含特殊香氣,自唐代起便作為香品。因其珍稀,被視為貢品。」


1555年6月16日明朝嘉靖皇帝命戶部採買龍涎香,不過,經過一年多依然未得採買,負責官員辦事不力,要扣薪俸作為懲罰,1556年11月至12月,有葡萄牙教士誤打誤撞的把龍涎香與廣東布政司交易,以作釋放兩名被囚的葡萄牙人的報酬,布政司大喜,把龍涎香送上朝廷,不久,葡萄牙人便獲得在澳門居留的許可。不過,另有一
說,葡萄牙人真係好打得,不過不是打中國人,而是幫朝廷剿滅海盜,當然,有可能是兩個因素加起來,令到明朝對葡萄牙人恩賜。


澳門製大炮 揚威國際

澳門曾經風雲四起,發生多次搶地盤事件,不但動刀動槍,更加是戰艦交鋒,如此精彩是來自荷蘭人對澳門葡萄牙人的挑戰。


1622年,荷蘭人策劃奪取澳門,趕走葡萄牙人。6月戰事爆發,荷蘭組成32艘小艇向劏狗環海灣強行登陸,還把一門火炮搬上岸,殊不知,天助葡萄牙人,聖保祿炮台上一名神父炮手大發神威,擊中荷蘭人陣地,荷蘭人方寸大亂,八百名登陸的荷軍被擊退,死傷二百多人。


荷葡亦在中國不同地方包括台灣相爭,為了鞏固澳門防務,從葡萄牙請來鑄炮名家前來造大炮,鑄造廠是設在燒灰爐村,大炮還銷往中國、越南、日本、菲律賓,可想而知,17世紀時,「澳門製造」曾經揚威國際。現在有一條燒灰爐街仍在,大家可以去打卡。本書有更多澳門精彩內容,有心澳門遊不可錯過。
文:王文宇
圖:澳門博物館、澳門旅遊局、星島圖片庫、摘自《海洋的澳門—— 破解歷史密碼(史前至明代)》

 

《海洋的澳門——破解歷史密碼(史前至明代)》

作者:陳迎憲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售價︰$198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