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男頸變黑揭患胃癌 醫生籲小心3大位置 變黑恐患5大癌症

2023-10-30 00:00

30歲男頸變黑揭患胃癌 醫生籲小心3大位置 變黑恐患6大癌症
30歲男頸變黑揭患胃癌 醫生籲小心3大位置 變黑恐患6大癌症

皮膚突然變黑,恐怕是糖尿病,甚至是癌症徵兆!有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30多歲男子發現頸部皮膚黑了一圈,經醫生勸喻後進行檢查,結果發現罹患胃癌。醫生指,若皮膚3大位置變黑,有可能是5大癌症徵兆。

胃痛頸變黑揭患胃癌

胃腸肝膽科醫生錢政弘在節目《健康2.0》時表示,該名男子照顧住院的父親時,主診醫生留意到他後頸出現一圈黑色,推斷是「黑色棘皮症」。

【同場加映】黑棘皮症成因

黑棘皮症成因
黑棘皮症成因
胰島素抗藥性
胰島素抗藥性
多為2型糖尿病
多為2型糖尿病
多囊卵巢症
多囊卵巢症
藥物與補充劑
藥物與補充劑
高劑量煙酸 (維他命B3)、避孕藥、潑尼松及其他皮質類固醇可能導致黑棘皮症。
高劑量煙酸 (維他命B3)、避孕藥、潑尼松及其他皮質類固醇可能導致黑棘皮症。
癌症
癌症
癌症會導致黑棘皮症,例如淋巴瘤以及胃癌、結腸癌和肝癌。
癌症會導致黑棘皮症,例如淋巴瘤以及胃癌、結腸癌和肝癌。

 

 

當問到曾否胃痛,該男子表示,最近1個月胃部常感不適,認為是與照顧父親,三餐飲食不正常及疲勞有關。初時,醫生懷疑他只是因為過肥導致皮膚變黑,惟照胃鏡檢查後,確診患上胃癌。

胃痛是胃癌症狀嗎?根據醫管局資料,胃癌為本港第4大致命癌症,若出現以下徵狀,可能是患上胃癌,但亦可能是其他更常見的情況,例如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宜盡早求醫檢查:

胃癌症狀
胃癌症狀
如果大家有以下徵狀,可能是患上胃癌, 但亦可能是其他更常見的情況如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
如果大家有以下徵狀,可能是患上胃癌, 但亦可能是其他更常見的情況如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
持續消化不良、食慾不振
持續消化不良、食慾不振
體重急速下降
體重急速下降
小腹腫脹
小腹腫脹
進食後腹脹不適
進食後腹脹不適
嘔吐,甚至吐血
嘔吐,甚至吐血
大便出血或大便呈黑色
大便出血或大便呈黑色
貧血、疲倦、虛弱
貧血、疲倦、虛弱

 

 

皮膚3大位置變黑 恐患5大癌症

胃腸肝膽科錢醫生解釋,黑色棘皮症通常出現在頸部後方、腋下和鼠蹊部等位置,雖然成因有80%與胰島素阻抗、肥胖和糖尿病有關,但由於癌症形成後會影響新陳代謝,令色素容易沉澱,所以也可能會與以下8大疾病有關,當中亦可能涉及5大癌症:

黑色棘皮症常見症狀及相關疾病
黑色棘皮症常見症狀及相關疾病
常見症狀
常見症狀
3大部位皮膚變得暗沉
3大部位皮膚變得暗沉
頸部後方
頸部後方
腋下
腋下
鼠蹊部
鼠蹊部
黑色棘皮症相關疾病
黑色棘皮症相關疾病
甲狀腺機能低下
甲狀腺機能低下
多囊卵巢症侯群
多囊卵巢症侯群
糖尿病
糖尿病
腹腔癌症
腹腔癌症
胃癌
胃癌
大腸癌
大腸癌
肝癌
肝癌
卵巢癌
卵巢癌
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

 

 

錢醫生指,若患上「黑色棘皮症」,有機會與以下疾病或腹腔癌症有關:

  • 甲狀腺機能低下
  • 糖尿病
  • 多囊卵巢症侯群
  • 胃癌(60%)
  • 大腸癌
  • 肝癌
  • 卵巢癌
  • 子宮內膜癌

出現黑色棘皮症=患糖尿病?

為甚麼糖尿病患者會出現「黑色棘皮症」?外科醫生江坤俊亦在節目中補充指,黑色棘皮症觸感偏硬。另外,黑色棘皮症患者大多為糖尿病病,因為他們體內胰島素水平較高,會刺激皮質和黑色素細胞增生。所以,身體上摩擦較激烈的部位,容易引發黑色棘皮症。

糖尿病患者還會出現甚麼症狀?根據醫管局資料,除了黑色棘皮症,部份糖尿病者初期或會出現以下8種徵狀:

糖尿病8大症狀糖尿病初期症狀
糖尿病8大症狀糖尿病初期症狀
經常口渴
經常口渴
小便頻密
小便頻密
感到飢餓
感到飢餓
體重下降
體重下降
容易疲倦
容易疲倦
視力模糊
視力模糊
傷口不易癒合
傷口不易癒合
皮膚痕癢,女性或會出現陰部發癢的情況
皮膚痕癢,女性或會出現陰部發癢的情況

 

7類人易患胃癌 常吃3種食物要小心

據癌症網上根資源中心資料,有7類人士患胃癌風險較高,其中包括3種飲食習慣也有影響:

胃癌高危一族
胃癌高危一族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有可能增加患胃癌的機會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有可能增加患胃癌的機會
男性
男性
年紀越大,患胃癌的機會越高。
年紀越大,患胃癌的機會越高。
長期進食高鹽、醃製和燻製食物會增加患胃癌危險性。
長期進食高鹽、醃製和燻製食物會增加患胃癌危險性。
有胃部瘜肉、曾接受胃部切除手術及患有惡性貧血。
有胃部瘜肉、曾接受胃部切除手術及患有惡性貧血。
吸煙。
吸煙。
家族近親曾患有胃癌,患上胃癌的機會較其它人高兩倍以上。
家族近親曾患有胃癌,患上胃癌的機會較其它人高兩倍以上。

 

預防胃癌4大飲食貼士 

怎樣預防胃癌?根據香港癌症基金會資料,預防胃癌也要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食物例子如下:

預防胃癌方法 飲食貼士
預防胃癌方法 飲食貼士
多吃新鮮蔬果
多吃新鮮蔬果
多吃十字花科類蔬菜
多吃十字花科類蔬菜
多吃含胡蘿蔔素的蔬果
多吃含胡蘿蔔素的蔬果
多吃含維他命C的食物
多吃含維他命C的食物
少吃高鹽、醃製、加工燻烤食物
少吃高鹽、醃製、加工燻烤食物
少吃高鹽、醃製、加工燻烤食物
少吃高鹽、醃製、加工燻烤食物
 用以天然香草或香料
用以天然香草或香料
 避免用高鹽納調味料
避免用高鹽納調味料
避免高溫烹調方法,用烚、蒸、灼、少油快炒方式取代
避免高溫烹調方法,用烚、蒸、灼、少油快炒方式取代

 

延伸閱讀:5類人屬糖尿病高危人士

甚麼人會患上糖尿病?根據醫管局資料,有5類人患糖尿病的風險較高:

5類糖尿病高危人士
5類糖尿病高危人士
有患糖尿病的直系親屬
有患糖尿病的直系親屬
患有高血壓、高血脂人士
患有高血壓、高血脂人士
曾有妊娠糖尿病史或曾誕下過重嬰兒 (體重4公斤或以上) 的女士
曾有妊娠糖尿病史或曾誕下過重嬰兒 (體重4公斤或以上) 的女士
體重肥胖人士(其體重指標BMI超過23)
體重肥胖人士(其體重指標BMI超過23)
中年(45歲或以上)人士等
中年(45歲或以上)人士等

 

延伸閱讀:如何預防糖尿病?

怎樣預防糖尿病?醫管局又指,肥胖是一個引致糖尿病的主要風險因素,因此預防肥胖有助減低患糖尿病的風險。當局建議以下方法預防:

如何預防糖尿病?
如何預防糖尿病?
保持理想體重,體重過胖者,宜定下減重目標
保持理想體重,體重過胖者,宜定下減重目標
亞洲人的理想體重指標(Body Mass Index, BMI)為18.5-22.9
亞洲人的理想體重指標(Body Mass Index, BMI)為18.5-22.9
體重指標 = 體重(公斤) ÷ 身高(米)÷ 身高(米)
體重指標 = 體重(公斤) ÷ 身高(米)÷ 身高(米)
均衡飲食,以「三低一高」- 即低脂肪、低糖、低鹽及高纖維素飲食原則為目標
均衡飲食,以「三低一高」- 即低脂肪、低糖、低鹽及高纖維素飲食原則為目標
保持活躍,定期進行中等強度運動(建議每星期最少五天進行30分鐘或以上運動)
保持活躍,定期進行中等強度運動(建議每星期最少五天進行30分鐘或以上運動)
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每年作適當的身體檢查有助及早偵測疾病。
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每年作適當的身體檢查有助及早偵測疾病。

 

 

延伸閱讀:預防十大癌症必吃12種食物 防胃癌大腸癌乳癌

有助減低患癌風險的食物
有助減低患癌風險的食物
防癌食物 西蘭花
防癌食物 西蘭花
西蘭花 營養素及功效
西蘭花 營養素及功效
西蘭花 建議食用方法
西蘭花 建議食用方法
 紅蘿蔔
紅蘿蔔
紅蘿蔔作用
紅蘿蔔作用
紅蘿蔔 建議吃法
紅蘿蔔 建議吃法
豆類
豆類
豆類 營養
豆類 營養
豆類 建議吃法
豆類 建議吃法
莓果 功效
莓果 功效
莓果 建議吃法
莓果 建議吃法
堅果 功效
堅果 功效
吃堅果有助預防的癌症
吃堅果有助預防的癌症
堅果 建議吃法
堅果 建議吃法
橄欖油
橄欖油
橄欖油作用
橄欖油作用
橄欖油 建議吃法
橄欖油 建議吃法
薑黃 作用
薑黃 作用
薑黃 營養及功效
薑黃 營養及功效
薑黃 建議吃法
薑黃 建議吃法
柑橘水果 防癌功效
柑橘水果 防癌功效
柑橘水果 作用
柑橘水果 作用
柑橘水果 建議吃法
柑橘水果 建議吃法
亞麻籽 防癌功效
亞麻籽 防癌功效
亞麻籽 營養作用
亞麻籽 營養作用
亞麻籽 建議吃法
亞麻籽 建議吃法
番茄 防癌功效
番茄 防癌功效
番茄營養素
番茄營養素
番茄 建議吃法
番茄 建議吃法
蒜 防癌作用
蒜 防癌作用
蒜 營養素
蒜 營養素
蒜 防胃癌作用
蒜 防胃癌作用
蒜 建議吃法
蒜 建議吃法
魚類 防癌功效
魚類 防癌功效
魚類 防腸癌作用
魚類 防腸癌作用
魚類 建議吃法
魚類 建議吃法

 

相關文章:

9歲男生皮膚變黑揭患脂肪肝 麵包吃太多?3大飲食風險高

40歲男吃飯太快不適 揭患胃癌險變末期 4類人要小心

常吃2類食物頸變黑 7歲女險患糖尿增中風風險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本網站正使用 Cookie

我們使用 Cookie 改善網站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 政策。 Cookie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