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症狀|背痛恐是胰臟癌警號 五年存活率低於5%!6大警號易忽略
2023-08-23 00:00
胰臟是消化器官之一,位於上腹部,是躲在胃部後方的一個狹長型器官。胰臟會釋放有助於消化的酶,並產生控制血糖的激素穩定血糖水平。當胰臟細胞不受控地增生,侵蝕身體正常細胞,就會形成胰臟癌。
胰臟癌擴散迅速 確診往往是晚期
胰臟癌可分為外分泌腫瘤和內分泌腫瘤,而最常見的癌症類型為胰臟管腺癌,也稱為胰腺癌。胰臟癌是一種被稱為「沉默的癌症」,因為在早期階段,患者通常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導致診斷困難,而腫瘤又迅速生長和擴散。通常都是在癌細胞擴散到其他器官後引起症狀,方被發現。然而,確診時已是晚期。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發布的數據, 胰臟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的第四位,在2020年,胰臟癌導致813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5.5%。胰臟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於過去十年錄得明顯升幅,從2010到2020年,因胰臟癌而死亡的人數躍升72%。
相關文章:
胰臟癌症狀|6症狀易被忽略 背痛也要小心
早期胰臟癌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使早期診斷變得困難。然而,隨著腫瘤的增大,患者可能出現黃疸、上腹部或背部疼痛、消瘦、食慾不振和消化不良等症狀。這些症狀往往被忽視或被認為是其他常見胃腸問題的表現,導致胰臟癌的延誤診斷。
胰臟癌風險因素
胰臟癌的發展與多種風險因素有關。吸煙、慢性胰臟炎、高血糖和肥胖等因素被認為是主要的風險因素。此外,患胰臟癌風險隨年齡上升。雖然任何年齡的成年人也有可能患上胰臟癌,但在胰臟癌患者當中,55歲以上的患者便佔了約90%,而65歲以上的病人則佔了約70%。男性胰臟癌患者普遍多於女性。
患有特定、罕見遺傳病的人,例如遺傳性胰臟炎、珀茨-傑格斯綜合症(Peutz–Jeghers syndrome, PJS)、家族性惡性黑色素瘤和胰臟癌、遺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HBOC)綜合症、林奇(Lynch)綜合症等,患胰臟癌的風險顯著增加。再者,胰臟癌患者曾感染乙型肝炎的機率是非胰臟癌患者的兩倍,不過兩者的關係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胰臟癌診斷方法
沒有任何單一的診斷方法可以準確診斷胰臟癌。 確診需要進行一系列測試,包括醫學影像掃描、血液測試和活檢測試,而這些測試通常只有在出現症狀時才會進行。血液腫瘤標記篩查是常用胰臟癌檢測方法之一, 其中蛋白質CA 19-9是胰臟癌的腫瘤標記,不過,由於大腸癌、食道癌、肝癌,以至肝硬化、膽管炎、膽管阻塞等其他疾病都有可能影響CA19-9數值,故不能單靠CA 19-9腫瘤標記去診斷癌症。 醫生可以對有症狀或在接受治療時需要評估的患者使用該測試。
胰臟癌的診斷通常包括醫學影像學檢查,如超聲波、電腦斷層掃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此外,若醫學影像診斷結果發現異常跡象,醫生或會建議患者接受活組織檢查作進一步診斷。活組織檢查除了可用於分辨腫瘤屬良性抑或惡性,亦可藉由化驗活組織檢查腫瘤中是否存有特定基因突變。
預防胰臟癌方法
胰臟癌的成因目前仍不明確,巿民應透過實踐健康生活模式及行為轉變,來預防患上胰臟癌, 當中包括:
- 吸煙或戒煙,避免飲酒,多做運動及保持良好生活及飲食習慣來保持健康。
- 雖然目前還沒有廣泛接受的胰臟癌篩查方案,但大多數醫生確實建議對因家族史或存在相關疾病而已知風險較高的患者進行篩查。
- 臨床診斷甚至可以用於篩查和跟蹤具有強烈家族史的患者,如直系親屬(兄弟姐妹或父母)或多個二級親屬曾患上胰臟癌的患者,即使沒有症狀,應與醫生討論早期篩查。
- 患有稱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性腫瘤(IPMN)的良性腫瘤(或囊腫)的患者患上胰腺癌的風險較高,因為這些病變可能會變成惡性。 如果已知患者患有 IPMN,並且影像學顯示有不正常增生,醫生可能會建議立即治療或持續篩查。
胰臟癌存活率
大眾要意識到胰臟癌的挑戰性和嚴重性,如有任何與胰臟癌相關的症狀或風險因素,請及早就醫並與醫生討論進一步的評估和檢查。只有通過早期診斷和適當的治療,才能提高胰臟癌患者的預後和生存率。
根據過去的統計數據來看,雖然胰臟癌與其他癌症存活時間較短,五年存活率不到5%。然而,隨著化療等治療方案不斷改進,不僅副作用逐漸減少,積極治療的患者也可有效延緩病程進展及延長生命,早期(一至二期)的患者可延長至數年不等;晚期(三至四期)的患者也有望延長生命10-12個月。此外,研究人員也致力於開發新的治療方法和早期檢測技術,以提高胰臟癌的預後和生存率。
撰文:香港都會大學科技學院副教授、註冊醫務化驗師 張家廸博士
延伸閱讀:吃甚麼可以預防胰臟癌?營養師推介11種防癌食物
吃甚麼可以保護胰臟健康?營養師趙函穎在《健康2.0》建議攝取3大營養素,食物例子如下: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