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餵鹿注意 日婦被蜱蟲咬後死亡成全球首例 原來蜱蟲跟鹿有密切關係

2023-06-26 00:00

奈良餵鹿注意 日婦被蜱蟲咬後死亡成全球首例 原來蜱蟲跟鹿有密切關係
奈良餵鹿注意 日婦被蜱蟲咬後死亡成全球首例 原來蜱蟲跟鹿有密切關係

港人愛遊日本,提到奈良相信絕對不會感到陌生,走到奈良閒逛餵鹿仔,都是必要日程之一。而近日有日本婦人因感染奧茲病毒(下稱:Oz)而死亡事件,成為全球首例。

究竟Oz跟鹿有何關係?Oz又是什麼來的?

Oz病毒跟鹿隻有何關係?

Oz病毒跟鹿隻有何關係?
Oz病毒跟鹿隻有何關係?
根據日本媒體NHK報導 一位年約70歲的日籍婦人 於去年夏天出現發燒  食慾不振等症狀 經醫生診斷發現問題源於 婦人的右腳被蜱蟲咬到
根據日本媒體NHK報導 一位年約70歲的日籍婦人 於去年夏天出現發燒 食慾不振等症狀 經醫生診斷發現問題源於 婦人的右腳被蜱蟲咬到
婦人在入院26日後因心肌炎不治 而其心肌細胞中就被驗出含有Oz病毒 日本院方認為婦人是死於Oz 亦是全球首宗 人類感染Oz病毒而死亡的病例
婦人在入院26日後因心肌炎不治 而其心肌細胞中就被驗出含有Oz病毒 日本院方認為婦人是死於Oz 亦是全球首宗 人類感染Oz病毒而死亡的病例
要將Oz將鹿拉上關係 就要說到中間的載體 就是蜱蟲。
要將Oz將鹿拉上關係 就要說到中間的載體 就是蜱蟲。
其實經蜱蟲傳播的疾病都有不少 當中包括紅斑熱   熱性血小板減少症侯群以等
其實經蜱蟲傳播的疾病都有不少 當中包括紅斑熱 熱性血小板減少症侯群以等
由於蜱蟲在吸血前 就只有芝麻般的大小 因此肉眼難以看見 而在吸血後  身體能脹至黃豆一般 而日本早於2018年 就檢驗出蜱蟲身上帶有Oz病毒
由於蜱蟲在吸血前 就只有芝麻般的大小 因此肉眼難以看見 而在吸血後 身體能脹至黃豆一般 而日本早於2018年 就檢驗出蜱蟲身上帶有Oz病毒
而鹿的皮毛可能會寄生大量蜱蟲因此  有人會有一個說法 就是在奈良摸鹿 其實就是直接在摸蜱蟲
而鹿的皮毛可能會寄生大量蜱蟲因此 有人會有一個說法 就是在奈良摸鹿 其實就是直接在摸蜱蟲
有日本網民更上載一段影片  片中就拍下鹿的毛皮 寄居著滿滿的蜱蟲  正因如此  就正好說明鹿跟Oz的關係
有日本網民更上載一段影片 片中就拍下鹿的毛皮 寄居著滿滿的蜱蟲 正因如此 就正好說明鹿跟Oz的關係
早前  有港人到訪奈良餵鹿後 亦曾表示出現過四肢及臉部 大面積地出現紅疹的情況 有香港醫生指 這可能跟直接接觸鹿隻有關
早前 有港人到訪奈良餵鹿後 亦曾表示出現過四肢及臉部 大面積地出現紅疹的情況 有香港醫生指 這可能跟直接接觸鹿隻有關

根據日本媒體NHK報導,一位年約70歲的日籍婦人於去年夏天出現發燒、食慾不振等症狀,經醫生診斷發現問題源於婦人的右腳被蜱蟲咬到,在入院26日後因心肌炎不治,而其心肌細胞中就被驗出含有Oz病毒,日本院方認為婦人是死於Oz,亦是全球首宗人類感染Oz病毒而死亡的病例。

要將Oz將鹿拉上關係,就要說到中間的載體,就是蜱蟲。其實經蜱蟲傳播的疾病都有不少,當中包括紅斑熱、熱性血小板減少症侯群以等。由於蜱蟲在吸血前就只有芝麻般的大小,因此肉眼難以看見。而在吸血後,身體能脹至黃豆一般,而日本早於2018年就檢驗出蜱蟲身上帶有Oz病毒。

而鹿的皮毛可能會寄生大量蜱蟲,因此,有人會有一個說法,就是在奈良摸鹿,其實就是直接在摸蜱蟲,有日本網民更上載一段影片,片中就拍下鹿的毛皮就是寄居著滿滿的蜱蟲!正因如此,就正好說明鹿跟Oz的關係。

早前,有港人到訪奈良餵鹿後,亦曾表示出現過四肢及臉部大面積地出現紅疹的情況,有香港醫生指這可能跟直接接觸鹿隻有關。

延伸閱讀:
行山友被蜱蟲死咬吸血24小時 用手扯出恐致命 醫生教1招處理


哪類人是高危?如何預防Oz與蜱蟲?

哪類人是高危? 如何預防Oz與蜱蟲?
哪類人是高危? 如何預防Oz與蜱蟲?
患有濕疹  皮膚容易敏感 抗力較差的人士 都屬於易經動物感染細菌病毒的高危人士
患有濕疹 皮膚容易敏感 抗力較差的人士 都屬於易經動物感染細菌病毒的高危人士
另外  如身上有傷口 在接觸動物後被細菌入侵的機會亦是更大 引起的皮膚問題可能會更嚴重
另外 如身上有傷口 在接觸動物後被細菌入侵的機會亦是更大 引起的皮膚問題可能會更嚴重
如未有妥善處理受感染皮膚 嚴重的可引致細菌入血
如未有妥善處理受感染皮膚 嚴重的可引致細菌入血
如感染者自身的抵抗力已很低 可導致皮膚組織壞死以及疤痕增生 細菌入血更可致生命危險
如感染者自身的抵抗力已很低 可導致皮膚組織壞死以及疤痕增生 細菌入血更可致生命危險
一般來說 塗上經醫生處方的抗生素藥膏 及服用抗生素後 幾天內就可控制病況
一般來說 塗上經醫生處方的抗生素藥膏 及服用抗生素後 幾天內就可控制病況
另外  有醫生建議指 不應隨便觸摸郊野的野生動物 摸的話接觸時間愈短愈好 在摸後亦應要洗手 對預防感染都有幫助
另外 有醫生建議指 不應隨便觸摸郊野的野生動物 摸的話接觸時間愈短愈好 在摸後亦應要洗手 對預防感染都有幫助
日本厚勞省表示 將針對Oz病毒的特徵 症狀等作持續調查及研究
日本厚勞省表示 將針對Oz病毒的特徵 症狀等作持續調查及研究
厚勞省亦呼籲民眾 如身處草叢等地 最好穿長袖衫  長褲 因此類地方都是蜱蟲生息的場所
厚勞省亦呼籲民眾 如身處草叢等地 最好穿長袖衫 長褲 因此類地方都是蜱蟲生息的場所
圖片來源: NHK WORLD-JAPAN
圖片來源: NHK WORLD-JAPAN

患有濕疹、皮膚容易敏感、抗力較差的人士,都屬於易經動物感染細菌病毒的高危人士,另外,如身上有傷口,在接觸動物後被細菌入侵的機會亦是更大,引起的皮膚問題可能會更嚴重。

如未有妥善處理受感染皮膚,嚴重的可引致細菌入血。如感染者自身的抵抗力已很低,可導致皮膚組織壞死以及疤痕增生,細菌入血更可致生命危險。一般來說,塗上經醫生處方的抗生素藥膏及服用抗生素後,幾天內就可控制病況。另外,有醫生建議指,不應隨便觸摸郊野的野生動物,摸的話接觸時間愈短愈好,在摸後亦應要洗手,對預防感染都有幫助。

而日本厚勞省表示,將針對Oz病毒的特徵、症狀等作持續調查及研究。另外,厚勞省亦呼籲民眾,如身處草叢等地,最好穿長袖衫、長褲,因此類地方都是蜱蟲生息的場所。

延伸閱讀:
殺滅卜泥|大雨過後牆蝨湧現 6招預防 一家電最有效

甚麼是卜泥?
甚麼是卜泥?
卜泥又被稱之為牆蝨、書蝨、 書蟲、牆蟲,身形極細小, 只有約1-2毫米長。
卜泥又被稱之為牆蝨、書蝨、 書蟲、牆蟲,身形極細小, 只有約1-2毫米長。
卜泥呈奶白、灰色或褐色 乍看像一粒粒芝麻。
卜泥呈奶白、灰色或褐色 乍看像一粒粒芝麻。
這種牆蝨不會跳不會飛, 但移動速度很快。
這種牆蝨不會跳不會飛, 但移動速度很快。
卜泥對人類沒有傷害, 不會咬人亦不會造成過敏, 也不會傳播病毒細菌。
卜泥對人類沒有傷害, 不會咬人亦不會造成過敏, 也不會傳播病毒細菌。
不過卜泥的繁殖能力很強, 一次可以產下200顆卵, 一年可以繁殖3-6次。
不過卜泥的繁殖能力很強, 一次可以產下200顆卵, 一年可以繁殖3-6次。
數量之多會對人類 造成很大困擾。
數量之多會對人類 造成很大困擾。
一般害蟲的出現都與衛生 情況有關,但卜泥出現的 主因是空氣濕度。
一般害蟲的出現都與衛生 情況有關,但卜泥出現的 主因是空氣濕度。
卜泥會在溫暖及潮濕的地方生長 以霉菌及真菌為食。
卜泥會在溫暖及潮濕的地方生長 以霉菌及真菌為食。
每當氣候潮濕,或家居出現滲水問題,又或開冷氣時一冷一熱令牆壁出現倒汗水,都會令家居滋生霉菌,繼而吸引卜泥出現。
每當氣候潮濕,或家居出現滲水問題,又或開冷氣時一冷一熱令牆壁出現倒汗水,都會令家居滋生霉菌,繼而吸引卜泥出現。

《星島申訴王》100集誕生之我最喜愛影片票選,由6月16日至6月30日,玩遊戲贏取總值超過10萬豐富禮品!

立刻點擊投票👉🏻https://tinyurl.com/38dfzwtv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