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宇 - 不一樣風景綫 千橋縱橫漫步天空之城|慢讀樂趣

2022-12-13 00:00

本書兩位作者分別是建築師及城市設計師,2018年以「玩轉──行『天空之城』」為題策劃展覽及公眾活動,書中記錄香港各式天橋,交織如一個天空之城。

路政署資料顯示,本港目前有超過一千條行人天橋及行人隧道,行車天橋及橋梁亦已過千,數量冠絕全球,成為香港的獨特城市風景。
緩緩築起天橋城市

香港是天橋城市。這是本書主題,從建築師和城市設計師的視野,作者以宏觀角度闡述香港城市空間現況,以及敘述香港是如何一步一步成為天橋城市。這個過程很有趣,我是香港的天橋建設見證者,先講我的故事,這是平民角度,不如兩位作者的專業,能夠分析各個社區觀察天橋網的規劃和設計的優劣、行人使用習慣、與社區的關係等。

很多很多年前,從家庭的一本相簿說起。我是手抱的嬰兒,媽媽與爸爸開心的與我合影,背後是旺角到公主道的一段路,基本是沒有太嚴重的交通阻塞,簡直是一條可通羅馬的大道。相中除了中華電力公司大樓之外,也可以看到九龍醫院。當我懂事之後,站在同一位置看過去,那些年的旺角望過去,便是要興建的公主道天橋,從此寧靜的道路便大興土木工程。除此之外,窩打老道、何文田那邊都有汽車天橋幹綫的工程,成個區真是混亂不堪。
連接一個個大商場

當然,時至今天,路不通或者路有改道的景象,都不復再見,反而又有新的變化,原來旺角變成行人天橋區域。翻開本書,今天的旺角有更完善、四通八達的行人天橋網。「鬧市如旺角,交通擠塞總常在繁忙時段發生,將行人移離地面,便能給予汽車有更多通行時間,同時保障行人安全。」作者有點抱怨的說︰「然而這種被當局視為靈丹妙藥的『超級天橋』模式,卻面對着與舊區格格不入的問題。」香港有汽車天橋,同時令到更多的行人天橋一座又一座的出現。即時聯想起當我是手抱嬰兒時的旺角,公主道、太子道天橋建成之後,每天便有太多車的往來,旺角的交通解決方案是建足夠多的行人天橋,如是者,不同的天橋將曾經是城市美麗的風景綫破壞得面目全非。你可以稱這現象是城市的進步,香港是活力之都嘛,不是嗎?

作者之一吳永順在序中提及︰「小時候,我在銅鑼灣居住,每逢周日都會從家中步行到離家不遠的聖保祿學校的教堂,途中必會經過一條行人天橋。」何以作者的記憶那麼深刻?因為從高處望下去的感覺很新奇,尤其是對於小孩子而言。作者經過橫跨禮頓道的天橋是建於1963年,原來更加是香港首條行人過路天橋。六十年前,行人天橋是方便行人,發展到今天,行人天橋具有不可取代的商業經濟效益。「例如在將軍澳,一個個大平台內裏是商場,一個個商場由天橋接駁,路面全是行車的,街上沒有行人,被稱為『無街之城』。」這個設計使商場與商場之間,連接成為一個龐大的商場,除了將軍澳之外,屯門的行人天橋網也是著名的,屯門市中心便是好例子,如此布局設計,其他城市並不多見,不過十幾二十年前的泰國曼谷鬧市開始天橋城市的開發,配合捷運系統,也是十分經典。
給予方便 帶旺商業消費

不僅是新界的新市鎮如是,「中環和金鐘一帶的行人系統,把不同的商業樓宇連接起來,讓行人可以自由地在路面或橋上走動。連接中環和半山的行人天梯,是香港最長的行人天橋,全長達八百米。」作者簡單總結︰「這條以人為本的運輸帶,不單讓行人方便地在城中穿梭,且所到之處,更如魔術棒般把該區帶旺。市民的家庭工作、玩樂、休閒、商業、文化等生活空間,就被這舞動的街道串連起來。」

我對於行人天橋的見解是,它給予城市人的方便,也帶旺了商業消費,但是我因此更珍惜大自然和純樸的鄉間環境。周末周日去只見山水的地方,不是更好嗎?兒時行過屯門的一條村莊,那裏有一條橋,下面是一群鴨子在游泳,這是不能再在新界看得到的景象了。今天的屯門是商場為中心,你可以回憶,但不可以重溫,就算是返回大灣區,鄰近我們的城市都已經高樓大廈和商業,也有不少行人天橋。天橋與你為伴,無論喜歡與否,都只能接受。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